有种锐变叫“赣南” 苏区振兴三年大变样

28.06.2015  16:42

    新华网江西频道6月28日电(蓝单)6月28日,对于954万赣南人来说是等同于过节的大日子。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三年后的今天,赣南用它实实在在的变化诉说着苏区振兴战略给人们带来的福祉有多少。

    6月27日,在纵深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赣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冷新生介绍了苏区振兴这三年来赣南的“锐变”情况。他介绍,截至目前,《若干意见》明确的236个支持事项已落实和正在落实209项,占88.6%;42项重大规划和方案已批复和完成编制39项,占92.9%。

纵深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新闻发布会现场。(蓝单 摄)

    经济起飞:小步赶跑,多项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

    随着《若干意见》政策效应日益显现,赣州这块“红土地”正朝“金土地”转变,其经济发展进入“小步赶跑”阶段。

    据冷新生介绍,赣州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三年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部分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连续三年列全省首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由全省末位前移至第1位;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连年居全省第一。

    从2011年到2014年,赣州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8.2%;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8%。

    此外,赣州主要指标人均水平也大幅提高,与全国、全省差距明显缩小。与2011年相比,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人均水平与全国差距分别缩小1.3、9.8和14.2个百分点,与全省差距分别缩小1.8、7.0和8.3个百分点。全市小康总体实现程度由2011年的65.92%提高至2014年的74.25%,年均提高幅度由2010—2011年2.3个百分点提高至2.8个百分点。

    民生改善:告别土坯房,喝上干净水,用上稳压电

    住上安全房,用上稳压电,走上平坦路……这是赣州曾给赣南人民许下的民生承诺。现在,《若干意见》实施三年,在解决突出民生问题,赣南已有了突破性进展。

    赣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彭业明介绍,三年来赣州全市共整合投入民生类财政资金800多亿元,民生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近六成,年平均增幅23%,群众在短期内广受实惠。三年来,赣州3万农民基本告别了透风漏雨的危旧土坯房,278.4万农村人口喝上了安全饮水,300万人用上了稳压电,7.1万户山区群众告别祖祖辈辈点煤油灯、用松明子照明的历史,18.65万户农民解决了电视难问题。

    同时,赣州医疗、教育等方面发展也有不错的成绩。全市新(改、扩)建校舍面积达302余万平方米,2.1万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不再睡地板, 283个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启动建设。全市统筹资金27.58亿元,新改扩建807个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项目,新增病床位1.1万张。

    在扶贫方面,全市扶贫对象由“十一五”末的215.46万人减少到2014年底的105.0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15.6个百分点;自2011年到2014年底,农民人均收入由4182元提高至6946元,提高了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