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着共同富裕稳步前进

21.12.2015  12:38

  永丰县罗铺垦殖场太平山新村在省财政厅、省林业厅等有关部门精准扶贫下,建起一幢幢独门独院小楼房,大大改善了当地农民和垦区职工的居住条件。本报记者 朱文标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面对276万贫困人口,省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立下军令状:坚持把脱贫攻坚工程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和推动发展的重大举措,以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县为重点,推进产业扶贫、保障扶贫、安居扶贫、教育扶贫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打造全国扶贫攻坚样板区。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有效性。

  于都县贡江镇红峰村村民钟灶生一家六口人,父母70多岁,妻子患病在家休养,两个小孩在县城上学。因为开销大,种田收入低,老钟不得不到广东务工,但家里还入不敷出。对于这样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该县在村里推行产业扶贫,发展农业合作社。为解决资金难题,该县还实施金融扶贫。加入青翠园专业合作社后,老钟贷款10万元,建起了“农家乐”和光伏电站。如今,他各项收入加起来,每月可达6000多元。

  为精准识别贫困户,精确剖析致贫原因,2014年起,我省开展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并于今年全面完成。围绕“谁来扶贫、怎么扶贫”,我省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对贫困家庭进行就业创业扶持,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山区的实施扶贫搬迁。2015年前10个月,全省专项产业扶贫资金达9.3亿元;搬迁移民扶贫安置点开工256个,在建房74056人(含竣工入住人数);“雨露计划”培训25620人。

  “要想富,先修路”。脱贫致富,基础设施是前提。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扩大贫困地区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覆盖面。

  道路泥泞、杂草丛生、洪涝严重,这是鄱阳县横河村庄塘自然村两年前的真实写照。结合扶贫开发,该村大力推行村庄整治。围绕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综合示范点的目标,该村精心谋划、因地制宜,对破旧房、空心房统一拆除、重新规划、分户兴建。经过两年努力,该村一跃成为交通便利、村容整洁的先进村,村民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

  近年来,我省每年在贫困村中均衡选定自然村为整治建设对象,积极落实新农村建设集成投入,仅2015年,全省就下达3400个贫困村村庄整治建设项目资金6.8亿元,其中,农田水利项目投入7579万元,通村组公路投入48209万元,建设2985公里;人畜饮水项目1880万元,涉及79488人;沼气等能源项目73万元;危房改造项目92万元;其他项目10167万元。

  扶贫攻坚,制度是保障。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脱贫工作责任制,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

  考核,是“风向标”,是“指挥棒”,导向不对、指挥失误,会贻误战机、贻害发展。今年以来,我省以贫困县考核机制建设为抓手,先后建立了贫困县考核退出机制;健全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为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省扶贫和移民办成立了稽查处,定期对各县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绩效评价。

  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扶贫开发面临新形势,需要社会各方的关注和支持。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健全地区协作机制和党政机关、驻赣部队、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定点扶贫机制,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参与扶贫。

  每个贫困县有一个省级领导定点扶贫、一个有实力的省直部门帮助扶贫、一个重点企业参与扶贫;连续10年,每年安排3亿元专项扶贫资金,并统筹各项扶贫资金,集中支持原中央苏区和连片特困地区每县每年1000万元……近年来,全省社会扶贫工作形成了以“四个一”组合式扶贫为龙头,以定点扶贫、结对帮扶为两翼,以社会参与为依托的政府和社会协同推进扶贫攻坚的发展新格局。面向“十三五”,省扶贫和移民办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工部开展了新一轮定点帮扶工作。截至2015年10月底,全省各级共有5322个部门单位定点帮扶2900个贫困村。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以省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为起点,江西正以敢于担当、苦干实干的精神状态,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

  易克勤 江西日报记者 陈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