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学者果阿札记:把定航向——中国对金砖机制的方案

16.10.2016  09:41

    陈晓晨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国际研究部负责人

  常玉迪 人大重阳实习研究员

  果阿的“金砖气氛”越来越浓了。

  金砖经济论坛进入政策讨论阶段,主角是金砖各国央行和财政部代表。讨论的问题很实在:当前金砖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怎么办?

  “金砖国家面临的一些问题是周期性的,还是短期的?结构性问题是什么?”主持人、印度央行新任行长帕特尔向各国的发言人提问。

  有趣的是,南非央行副行长姆米内莱在回答时就用了顺风和逆风的比喻——他认为,毫无疑问金砖国家面临着经济周期的压力,现在正出于强烈的逆风。

  近年来,金砖国家面临着来自于国际与国内的双重压力。正如上一篇果阿札记所说,金砖国家面临的共性的困难,是美元周期的这一阶段对金砖以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不利。在此大背景下,金砖各国均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的困境,还有地缘政治上的不确定性。金砖机制自成立新开发银行与应急储备机制以来,也面临着发展方向的选择问题。

  不过,尽管目前一些金砖国家面临诸多挑战,世界对金砖国家的期望值有所下降,但也要看到,从长期来看,金砖国家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

  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全世界的约2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3%,如此巨大体量的五国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力资源、广阔的国内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及充裕的政策空间,虽然目前因为大环境原因面临很大困难,但长期上升的潜力还在,禀赋还在。但是,把潜力转化为成绩,还有很长的路,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确定方向。

  从中国自身经验与金砖国家现状来看,金砖国家合作目前的出路在哪里?答案有两个,一是改革,二是开放。只有在持续不断的改革和坚持向世界开放中,金砖国家的问题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化,改革意味着对国内政治和经济体系进行变革,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在政治上,金砖国家都面临着国家治理能力的改善与政府角色的转型。金砖各国政府在国内改革的过程中均需要处理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缩小贫富差距与地区差异,促进社会福利的整体改善。因此,政府必须具有足够的治理能力才能克服改革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抵御来自国内外各种压力,增强国内外各方对于本国持续发展趋势的信心。一个能力完善的、服务于社会公共福利的政府,才能与国内社会一道面临各种内外部冲击。

  在经济上,金砖国家要勇于打破体制机制瓶颈,实现全方位创新,构建与新兴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因而,G20杭州峰会上通过的关于促进创新经济、中小企业发展与结构改革的各项政策文件,更应该得到金砖国家的认同与落实。只有推动经济改革才能保证金砖国家经济只有以政治改革为经济改革扫除障碍,经济改革才能反过来为政治改革提供稳定的社会与物质基础。

  金砖国家的成功得益于对外开放,继续保持对外开放才能解决金砖国家面临的问题。对外开放,尤其是加强金砖国家互相开放的程度,能够增强金砖国家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抵御风险的能力。从中国角度来说,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产能合作是金砖国家摆脱局部暂时困境、迈向新一轮复苏的重要途径。中国在金砖国家中具有特殊地位: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在很多领域有较为先进的技术;同时又有庞大的产业和物流网络,这使得生产成本相对低廉。因此,中国可以起到桥梁作用,优先与金砖国家展开产能合作,起到金砖国家“稳定之锚”的作用。

  另外,金砖各国也应对更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保持开放。充分发挥金砖机制作为新兴经济体发起的全球经济治理新平台的作用,邀请其他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参与对话。与非洲、拉美和中西亚国家展开投资、经贸与金融合作,增强政策协调,在G20等多边国际治理机制中更多地表达自身的主张,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新转型。

  结伴而行,方能走远。在过去的几年,金砖国家走出了一条举世瞩目的发展之路。中国将寻求与金砖国家一道,并借助“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等,克服短期的困难,保持金砖的成色。

  15日下午,金砖国家领导人就将齐聚果阿。金砖各国乃至世界都将关注,他们怎样解决当前的问题,将怎样给全球治理带来金砖国家的方案。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