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作风 提能力 建机制 夯基础——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02.07.2014  11:12

 中共江西省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在新的历史时期,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不断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最近,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形式,就当前群众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课题组先后到省直有关部门和5市8县,召开各类座谈会14场次,座谈300多人次,发放调查问卷300多份,收回有效问卷246份。

  一、当前群众工作面临的四个新情况

  (一)经济社会深刻转型的新背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日益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重大利益调整,各种社会矛盾集中呈现、错综复杂。土地征用补偿、城建拆迁安置、国企改革改制、社会保障完善、环境污染治理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增加。问卷调查显示,92%认为当前群众反映强烈、最期盼解决的问题是“满意的收入”,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社会保障、企业改制、住房交通、医疗教育等问题也均在六成以上。面对这些问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困扰我们基层干部。一些同志反映现在群众工作难做,想办点集体事、公益事,群众不理解、难沟通,特别涉及利益问题,任你喊破嗓子、磨破鞋子,也不管用。你同他讲政策法律,有利的他熟得很,不利的根本不听。做好当前群众工作,面临工作理念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工作手段由行政性为主向思想教育、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的综合运用转变,工作方法由“堵”向“疏”转变,工作力量由党政包揽向党政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转变。

  (二)面临“三多一快”的新特点。一是对象多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成员大规模流动、职业身份快速转换、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社会阶层不断涌现,群众工作的对象更加广泛、多元。二是诉求多样。对象的多元直接带来群众利益诉求的多样。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既有房屋拆迁、环境保护、企业改制、社会保障、就医、上学等问题,也有干部作风、分配不公、廉政建设等问题,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和层面。三是矛盾多发。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难点问题相互交织,合理诉求与无理取闹相互叠加,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相互纠集,社会矛盾处于多发状态。据省信访局统计,近三年来,全省信访总量常年居于30万件以上的高位。四是情绪发酵加快。移动手机、互联网络的普及运用,使得信息散发快、群众情绪发酵快,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零距离直面社会,回旋空间大大缩小,“倒逼”群众工作加快节奏,对群众诉求必须有鲜明的态度,及时公布真相,果断的处置,切忌压制、遮掩、拖沓。否则“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三)面临社会公平正义的新期待。社会发展进步带来群众的维权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显著增强。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利益“很在乎”,对民主权利也“很敏感”,关注社会公平正义,要求权利、机会、规则、程序和分配的公平、公正、公开。当前,社会公共资源配置不均,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财产分布差距过大,一些地方司法不公,有的地方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与民争利,还有的片面强调“招商”、“富商”、侵害群众利益等,导致了一些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满甚至抵触。在调查问卷中,有79%的干部群众认为,“公平正义的缺失”是造成当前社会矛盾的主因。一些地方出现的群众重复上访、闹访、缠访,甚至以打砸、跳楼、自焚、服毒、爆炸等极端方式对抗的恶性事件,单个看是个人或少数人的过高诉求没有得到满足所致,实质上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缺失不满的情绪发泄。

  (四)面临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新要求。在群众工作中,老百姓最反感的:一是轻诺寡信,光说好话不办实事;二是巧立名目,骚扰群众不办正事;三是偏亲向友,徇私卖好不公平办事;四是能力不足,瞎捣鼓办不成事。在调研中发现,群众对党员干部有“三盼”:一盼办实事、谋致富,这是群众评价的第一标准;二盼重程序、重公开,这是权利诉求的“硬杠杠”;三盼要服务、看效果,这是干群关系的新课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进一步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本领,把实事办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把难事解决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

  二、值得关注的几个突出问题

  1.网络舆情的“双刃剑”效应越来越大。2013年末,全国手机用户突破11亿,互联网用户达到6.18亿。微博、博客、论坛、QQ群等方兴未艾,刚刚兴起才两年的微信就由5000万用户飚升到6亿用户。问卷调查显示,认为网络舆情给群众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的占66%。一方面,网络舆情为做好群众工作拓展了渠道和手段。网络媒体的草根性、便捷性和低成本,使干群沟通更加直接、平等,疏导群众情绪更加实时、互动,让决策层了解民意更加完备、决策更加体现民意。另一方面,网络舆情也容易被非理性、甚至非法利用。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和难管控,导致了网络表达存在“无政府状态”,充斥着真假难辨的“信息泡沫”,网络舆情极容易被误导和操纵。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往往被网络凸显、放大,在一定条件下引发群众思想波动和情绪激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境外敌对势力也利用网络舆情进行蛊惑破坏活动。“网下在策动、网上在煽动、实际在行动”,网络舆情已成为境外敌对、分裂势力利用和操纵民意进行破坏的重要工具。

  2.社会组织的“第三方”力量不容忽视。截至2012年底,全省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10617个,非民政部门登记的如计生协会、老年体协、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社会组织有1万多个;还有大量未登记或不予登记的同乡会、战友会、商会等非规范性社会组织,驴(旅)友会、车友会、各种会所等新型社会组织,论坛、博客、微博、QQ群、微信朋友圈等网上虚拟社会组织,无法统计。这些社会组织已经成为与政府、企业并列的“第三方”力量。从调研情况看,它们的积极作用占主流,在服务全省经济发展、整合社会资源、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也不容忽视的是,这些社会组织覆盖面广、参与人数众多、人员成分复杂,特别是未登记或不予登记的各类社会组织政府监管难以到位,有的存在管理盲区,导致一些别有用心的组织和个人利用管理漏洞从事不当、甚至非法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公安部门的同志反映,当前网络社会组织从事非法活动的案件逐年增多、有的性质严重。萍乡市去年破获的一个特大网络贩枪组织,查处违法犯罪嫌疑人241人,缴获枪支2000余支、子弹上万发。他们在网上设立QQ群、BBS论坛发布广告,在淘宝开设网店,交易范围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

  3.基层组织的“桥头堡”作用亟待增强。群众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关键要靠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一些同志反映,基层组织责大权小、人少事多、钱少难办事。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据统计,目前全省农村党员35岁以下的不到2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比达70%以上。同时,年轻党员和积极分子队伍纷纷进城务工,加之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造成发展青年党员困难,农村基层党组织后继乏人的情况突出。基层党组织的覆盖不到位问题依然存在,还有不少空白点,特别是一些规模以下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外出流动党员集中地尚未建立党组织。在基层中青年干部中,“三门”(家门、校门、机关门)干部、独生子女干部增多,有的群众感情较淡、缺乏基层历练。弱化了党在基层的群众工作力量。基层干部待遇偏低、保障力度不够、上升渠道不畅等,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如赣州市章贡区一名社区干部说,她在社区工作30多年,目前收入只有1千多元,没有解决事业编制,现在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养老保障问题。南昌县武阳镇反映,当地村干部正职的收入也只有每月1千元,一般干部只有7百元,心理反差巨大。3年的任期又太短,第一年熟悉情况,第二年专心工作,第三年又忙着竞选,只能做些“运动式”的群众工作,“常态化”的群众工作难以持续。调研中还发现,少数党员干部多贪多占、不管事、不办事,群众最不满意。对246名调查对象的问卷调查显示,84人认为“干部贪污腐败、作风败坏”是当前影响党群关系的主要原因;120人认为“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是产生干群矛盾的主要问题;在对当前干部队伍存在最突出问题的问卷调查中,认为是“群众观念淡化”、“责任意识不强”的分别占39%、41%。

  4.信访机制的“下压式”考核难以招架。宜春市信访局的同志反映,现行的信访制度,最令基层难以招架的是“下压式”的惩罚性考核机制。只问结果,不究原因。也就是说,一个地方信访工作如何,只看到上面上访的人数、批次,而不是充分考虑信访背后的原因,不管是不是合理合法诉求、还是工作到位不到位的问题,一律先打了板子再说。因此,一些基层单位不惜花钱买“平安”、花钱买“和谐”,不仅增加了公共财政的开支,还吊高了上访人员的胃口。“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币解决”,“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摆平就是水平、搞定就是稳定、没事就是本事”,导致一些群众反映诉求(特别是涉法涉诉问题)陷入“信访不信法”、“弃法转访”的怪圈。据南昌县反映,近几年,县财政每年都要拿出上千万元用于息访停诉,一个乡镇用于息访的经费一年要30-50万元,财政不堪重负。

  三、创新群众工作思路和方法

  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创新群众工作思路和方法,既注重解决好现实问题,更立足长远,在转作风、提能力、建机制、夯基础上下工夫,切实提高群众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供了重大契机。各级党组织应认真抓好这次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扎实推进贯彻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省委有关规定,“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加强“为民”教育,以心系群众的情怀温暖民心。引导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紧贴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利益,把为民解难作为第一追求,致力于集民智、惠民生、帮民富、解民忧、保民安。加强“务实”教育,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凝聚民心。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真心拜群众为师、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察实情、鼓实劲、讲实话、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绝不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沽名钓誉的面子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加强“清廉”教育,以清正廉洁的形象赢得民心。做到“慎微、慎欲、慎言、慎行、慎独、慎交、慎始、慎终”。尤其是对待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有关规定,绝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越“雷池”、不闯“禁区”、不踩“红线”、不破“底线”、不触“高压线”。

  2.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提高党员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和水平,是一条最实际、最普遍、最有效的途径。广开民意渠道。建立领导干部接访制度,继续发挥来信来访、设置意见箱、热线电话、民声通道等的作用,积极开展网络问政,方便群众诉求表达、及时了解群众困难。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总结推广机关干部下农村、进社区和“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民情家访”等做法,推行党员干部驻村蹲点、包村挂点、结对帮扶、建立基层联系点,健全党员承诺践诺制度。着力办好民生工程。从实际出发,用好有限财力,一年集中力量办好几件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实事、大事。坚决反对和杜绝借民生工程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切实做好扶贫工作。目前,我省还有385万农村贫困人口,150万农村低保、100万城市低保、23万五保老人、160万优抚对象、280万残疾人,困难弱势群体总数过千万。要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加大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罗霄山片区等特困片区的扶贫攻坚力度,切实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困难。

  3.有效整合群众工作资源、手段,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大群众工作格局。健全由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群众工作总体格局。推广萍乡整合群众工作资源,建立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有群众工作部-群众工作站-群众工作室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群众工作网络的做法。健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建立由纪委、组织、宣传、统战、信访、民政、公安、司法等部门以及群团组织、新闻单位组成的网络舆情研判处置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网络监管机构建设,强化网络行政执法。加强社会组织管理。采取有效的“宽进严管”政策措施,加快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创新,简化登记程序;建立社会组织综合监管机制,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行为,取缔非法社会组织。改进信访考核机制。逐步建立以信访结案率为重要考核指标的信访结案奖励机制。抓紧落实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的要求,引导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法治轨道内妥善解决。推动“三调联动”,化解矛盾纠纷。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在疏导群众情绪、化解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三调联动”大调解工作体系。

  4.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群众工作基层、基础。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决定性力量。要继续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一定三有”和城市社区党组织“三有一化”。采取单建、联建方式,把党组织建到村小组、社区楼栋和项目一线,延伸、拓展党在基层的群众工作手臂。加快规模以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外出流动党员集中地基层党组织组建步伐,努力做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基层全覆盖。高度重视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深化“三培两带两服务”活动。建立基层组织运转经费稳定增长机制,不断改善基层工作条件。进一步关心爱护基层干部,树立“基层一线出干部,从基层一线选干部”的用人导向,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选拔优秀干部的基础阵地;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职和正常离职村(居)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调动村(居)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
姚增科在宜春市看望慰问抗战老战士老同志
  本报讯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政协新闻网
江西省政协: 贫困县“清零”背后的政协力量
蔡久伟   “于都县、兴国县、宁都县、赣县区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