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来:“偷情故里”是畸形的文化招牌

20.07.2015  15:25

  名著《金瓶梅》引发了“西门庆故里之争”,山东省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的黄山市因为西门庆争得不可开交。近十年来,三地都纷纷举起“西门庆故里”招牌,竞争不息,西门庆也被一改在传统文学名著中“大淫贼、大恶霸、大奸商”的艺术形象,华丽转身成为当地政府追捧的文化产业英雄。(7月18日 中新网)

  这个世界太疯狂,淫贼也能被标榜。昔日臭名昭著的“淫贼恶棍”,如今却变成“产业英雄”,甚至连“偷情故里”都成为追捧的对象,这不得让人感叹:以“色狼”为招牌的文化产业,几乎击穿了道德伦理底线,而对“偷情故里”的争夺,则暴露出地方政府饥不择食的利益躁动。

  任何事情都该有善恶美丑之分,发展文化产业也不例外。诚然,炒作历史名人,固然能吸引眼球,收获些许利益,但除了利益,也要考虑价值导向问题。争夺西门庆这样一个淫棍恶霸的故里,是在以丑为美,宣扬的是一种低俗文化。三地的这种做法违背了社会公序良俗,是对传统道德观的背叛。可以说,在这场故里之争中,浸泡了传统文化中闷骚暗流的风月旨趣,一定程度地渲染了“见色忘义”的非主流道德取向,对游人、对当地民众乃至整个社会,都可能带来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和价值误导。

  “色鬼老家、偷情之乡——西门庆故里欢迎你”,这是网民对“西门庆故里之争”的讽刺,其中也暗含着批判和谴责。然而,地方政府为何不顾文化批判、不顾公众谴责,毅然“拣拾”起这一肮脏和丑陋的历史角色,“勇敢”地弘扬本地文化产业呢?个中原因恐怕就是是利益之争,是金钱的驱动。为了发展本地经济,不管这个历史人物是好人还是坏人,即使是恶霸西门庆,也被视为“形象代言人”,其背后涌动着一种按捺不住的政绩躁动和饥不择食的发展焦虑。

  照理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并无不可,文化经济果能相得益彰,善莫大焉,但有一条,不能钻到钱眼里只见“经济”不见“文化”,也不能只要利益,不要道德底线,更不能以耻为荣,以文化精华之名,行垃圾糟粕之实。如果仅仅为了产业和利益,而牺牲了文化的导向性,违背了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无论如何都是一场“赔钱”的买卖,因为对文化误导的“修复”,需要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这是难以用经济利益来“弥补”的。

  有专家指出:文化产业发展也会重蹈“GDP崇拜”的覆辙,使文化成为金钱的附庸,成为庸俗的叫卖品。笔者认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西门庆故里之争正是以“叫卖品”的身份出现,这说明文化正被“娱乐至死”,而经济则被急功近利绑架。如果我们任其发展,只可能让文化产业“变味”。对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利益和金钱是一时的,而文化和价值观是需要我们永久传承的,不要因为一时之利,而祸害了我们的文化之本。

  是错误的就要纠正。对于类似西门庆故里之争的“怪相”,宣传思想部门要及时进行文化匡正,产业监管部门应该引入监督问责机制,对于文化旅游开发应该设定道德准入原则,使其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底线。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时,政府部门有必要在规划和立项等环节,对社会道德和精神层面的内容进行审核,防止以“牺牲”文化导向,换取旅游产业的扭曲发展。

  总之,当“色鬼老家”被宣扬、当“偷情故里”被标榜,文化产业就难免步入歧途。对此,当地政府请“收敛”一下狂热的利益躁动,而作为监管部门面对“西门庆”的逆袭,也应该当起“武松”,对于畸形文化产业“该出手时就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