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长子李弘死因:或目睹母亲悖理行为抑郁而死

25.11.2013  14:38

李弘不读《春秋》(插图 李玉明)

资治通鉴·唐纪》载:太子弘仁孝谦谨,上(唐高宗李治)甚爱之;礼接士大夫,中外属心。天后方逞其志,太子奏请,数迕旨,由是失爱于天后……(上元二年四月)己亥,太子薨于合璧宫,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

这段记载介绍了武则天长子、太子李弘的死亡原因。史实真的如此吗?司马光是反对武则天革命的,因此在《资治通鉴》中多处贬损武则天,把李弘之死说成是武则天谋害,即是其中之一,而且冠以“时人以为”,可见未有确凿证据。

旧唐书·李弘传》载:李弘读《春秋》,读到楚子商臣之事时,废卷而叹曰:“此事臣子所不忍闻,经籍圣人垂训,何故书此?”他的师傅郭瑜对曰:“孔子修《春秋》,义存褒贬,故善恶必书。褒善以示代,贬恶以诫后,故使商臣之恶,显于千载。”李弘曰:“非唯口不可道,故亦耳不忍闻,请改读别书。”郭瑜拜曰:“臣闻安上理人,莫善于礼,非礼无以事天地之神,非礼无以辨君臣之位,故先王重焉。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请停《春秋》而读《礼记》。”李弘于是放下《春秋》,高兴地读起《礼记》来。

春秋》系封建士大夫必读之经书。李弘不读《春秋》,是因为 “楚子(春秋时诸侯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楚王为子爵,故称楚子)商臣之事”。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楚成王打算立嫡子商臣为太子,国相子上说:“商臣是不义之人,不能立为太子。”成王不听,但很快就后悔了,打算废黜商臣而立商臣的庶弟公子职为太子。商臣闻知后将信将疑,问师傅潘崇:“怎样证实此事呢?”潘崇说:“成王最宠爱他的妹妹江芈(mǐ),因此江芈一定知道此事,你宴请江芈但不尊敬她,她发怒了就会说出实情。

商臣于是宴请江芈但故意把汤汁溅到她的裙子上,江芈大怒道:“你死到临头了,我哥哥马上就要杀了你改立公子职。”商臣告诉潘崇:“这事证实了。”潘崇问:“你能甘居公子职之下吗?”商臣说:“不能。”再问:“你能逃亡吗?”商臣说:“不能。”又问:“你能成大事(弑王篡立)吗?”商臣说:“能。”于是,商臣率亲信包围王宫,逼迫成王自杀。成王正在煮熊掌,乞求等熊掌煮熟吃了再死,借以拖延时间。商臣不许,成王只好上吊而死,商臣篡位为穆王。

春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特别是这段对“商臣之事”的描写刀光剑影,让人读来毛骨悚然,心惊肉跳,孔子“春秋笔法”的辛辣处,于此可见一斑。商臣弑君,为乱臣;弑父,为贼子;乱臣贼子,集于一身,十恶不赦。李弘作为知书达理的皇太子,读《春秋》看到这件事时,不忍心读下去,说“非唯口不可道,故亦耳不忍闻”,是可信的。

对于李弘的死因,一千多年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武则天谋害而死;另一种是因疾病而死。其证据是《旧唐书·李弘传》中的一句话:“太子多疾病。

这两种说法尽管见仁见智,但都不足以使人信服。就“谋害说”而言,50岁的武则天已经完全巩固了在宫中朝中的主导地位,为什么要谋害非常知礼孝顺的亲生儿子呢?就“疾病说”而言,李弘死时只有二十四岁,是什么大病重症让他英年早逝呢?这种说法不过是托词而已。

其实,是礼这把无刃钢刀,取了李弘的性命。李弘不读《春秋》,说明他对礼的理解已经达到了极致,连对写在圣贤书上的非礼记载都不忍看、不忍听。然而,他又不可回避地亲自经历和亲眼目睹了母亲的种种悖礼行为,一边是礼的训导教诲,一边是人伦至亲的母亲,他服从谁呢?在礼敬母亲与崇敬礼法之间,他无从选择,无法解脱,心灵受尽折磨,终于抑郁而死。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