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互联网+深山僻壤”是实践命题

09.06.2015  11:29
      这几天随国务院督查组在甘肃省了解到的一个情况,让我颇感意外。省里给督查组汇报大力发展新产业和新业态时,讲到一件事:2014年,甘肃省政府和阿里巴巴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同建设淘宝“特色中国—甘肃馆”以及线下实体店。没想到,“淘宝甘肃馆”今年4月在全国的省级馆中,流量排名第一、综合排名第二、平台销量排名第三。(6月8日中国甘肃网)
      “颇感意外”的人民日报记者冉永平认为,对甘肃这样的西部省份,把高速路修进每座大山还需时日,但是宽带网络先进去,同样是连通世界的桥梁。“互联网+深山僻壤”,或许正是改变山区贫困落后面貌的捷径。
      自从有了“互联网+”,在“+”的后面就排起长队,诸如“农业”、“医疗”、“环保”、“慈善”等等粉墨登场,竞相与“互联网+”结合到一起,成为“一家人”。事实也如此,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已深深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各行各业愈发感受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没有网” “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可以变为网络上的近在咫尺”。
      因此,“互联网+深山僻壤”,不是记者突发奇想搞“概念创新”,也绝不是生拉活扯搞“拉郎配”。它有着一定的实践基础。比如位于秦巴山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的陇南,靠发展电商,直接促进了当地群众脱贫,短短一年就带动1.7万人就业,农民人均增收240元,跻身甘肃“电商第一大市”不说,陇南如今还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首个电商扶贫试点城市。
从目前情况分析,“互联网+深山僻壤”之所以还没迅速兴起,最大的误区在于,一些地方倾向于“电商是发达地区的专利”,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电商则属于“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甚至“不务正业”。陇南的电商发展路径充分说明,“互联网+”不会嫌贫爱富,电商并不是“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专利,“互联网+”完全可以在扶贫攻坚上一展身手。
      当有形的道路还不那么通畅,无形的网络可以穿越高山大川、瞬间连通整个世界,互联网既能让彼此的需求见面,还能让观念快速碰撞、对接。认识“互联网+”的好不难,难就难在敢不敢打破观念迈出“第一步”。既然“互联网+深山僻壤”有实践基础,既然不是“拉郎牌”,肩负扶贫重任的各地何不去大胆尝试?还在等什么?
      “互联网+深山僻壤”,能不能成为改变山区贫困落后面貌的捷径?实践才是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