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村变新村 “输血”更“造血” 扶贫又扶智

24.10.2014  11:02

——江西省多措并举推进扶贫攻坚促进小康提速

    新华网江西频道10月24日电(李兴文 王刚)江西省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分布集中,目前仍有38个特困片区县和原中央苏区县、3400个贫困村、328万贫困人口,扶贫开发任务艰巨。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把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作为全省小康提速的必由之路,连续出台多个重要文件部署和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在此背景下,江西省以重点扶贫攻坚的38个县(市、区)为主战场,采取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的工作思路,改革扶贫开发方式,创新扶贫工作机制,着力构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培育搬迁移民扶贫、村庄整治、产业扶贫、雨露计划等精准扶贫品牌,扶贫攻坚取得良好成效。

     四个一”组合式扶贫全面覆盖连片特困地区

    泥泞的乡村小路,破旧的土坯房,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这是很多贫困地区面貌的真实写照。与一般地区相比,江西省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状况、群众生活水平都存在较大差距。

    为了让贫困地区村民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净水,用上卫生厕,从2013年开始,江西省从贫困村实际出发,把贫困村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分年分批实施村庄整治,以新农村建设带动村庄整治建设,以村庄整治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两者互为促进,大大提高了贫困村村庄整治建设投入力度,改善了村庄整治建设效果,受扶持的贫困村面貌在较短时间里发生了较大改变。

    变化的背后是江西省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实施“四个一”组合式定点扶贫带来的成效。

    2012年开始,江西省以原中央苏区和罗霄山脉特困片区、省定特困区38个县(市、区)为重点突破口,实施“四个一”组合式扶贫,即省级领导到特困片区和原中央苏区每人定点扶贫一个县,指导帮助其制定扶贫攻坚和振兴规划;每县安排一个省直部门协助省级领导搞好定点扶贫;每县安排一个国有控股企业、实力较强企业配合省级领导开展定点扶贫;2012年起,省财政预算连续十年集中支持国定、省定特困片区和中央苏区每县每年1000万元。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推动定点扶贫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省委、省政府印发《省直单位定点扶贫工作制度》。各地依托定点扶贫开展各具特色的扶贫攻坚帮扶活动。

    吉安市出台定点扶贫考评优秀单位资金奖励政策;南昌市组织民营企业开展了“百企帮百村”活动,有效地丰富了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方式;九江市开展“三个一”扶贫到户主题活动,新增300万元奖补资金,组织市直定点扶贫单位对贫困村“读不起书、治不起病、住破烂房”等三个方面突出困难的家庭,研究制定具体帮扶对策。

    据统计,当前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参公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省属重点企业、高校、中央驻赣单位、驻赣部队、民主党派及民营企业等共计5156个部门单位定点扶贫3400个贫困村,驻村帮扶人员达11647人。

    在贫困村庄整治资金保障方面,省委、省政府部署省级每年安排5000个新农村建设村点,每个村点集成投入100万元,其中省财政15万元、市县财政15万元,共计30万元;市县每年安排3000个新农村自建村点,每个村点落实市县财政投入16万元。

    为了激励各地将新农村建设点向贫困村倾斜,加大对贫困村村庄整治投入力度,省扶贫部门对列入当地年度新农村建设的贫困村自然村点也倾斜支持,其中省级村点每个支持20万元,市县自建村点每个支持15万元。江西省协调各地落实重点支持贫困村的要求,特别是落实省级和市县自建安排贫困村新农村建设村点的财政投入。

    目前,江西省3400个贫困村已实现了定点扶贫全覆盖,定点扶贫单位把贫困村村庄整治建设作为定点扶贫的重要任务,大力帮扶贫困村建设和谐秀美新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公益事业得到了有效改善。

    省扶贫和移民办主任章康华说,江西省贫困村村庄整治建设贯彻新农村建设向贫困村全覆盖的要求,集成整合资金,对贫困村村庄整治建设给予更大力度地扶持,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贫困村村庄整治建设任务。

    1 2 3 下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