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乐:社保信息泄露岂可“补漏”了事?
昨日,有媒体报道称全国超30个省市的社保、户籍查询等系统存在漏洞,数千万用户的社保信息有泄露风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23日说,从目前的监控情况看,全国社保系统总体运行平稳,未发现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人社部建立了覆盖全国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并委托国家网络安全专业检测机构,对人社系统的网络安全性进行实时监控。(人民网4月23日)
众所周知,我国的《民法》《刑法》《宪法》都对隐私权的保护做了明确的规定:“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道德信息都属于隐私,受到隐私权的保护”。个人信息应该被秘密存放与传递是为了防止有心之人利用这些信息作出有害本人以及有损他人利益的事来,信息泄漏危机一直以来都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一个高危隐患。
近日,有报道称全国超过30个省市的社保、户籍查询等系统存在漏洞。消息一出,相关部门立即启动漏洞修复程序,并发表声明表示目前尚未发现个人信息泄露以及重新建立了信息安全监控体系等情况。但是,社保系统出现漏洞岂可仅仅“补漏”就了事?
当前互联网发展迅速,方便了我们的生产生活,但是网络也不断制造出安全漏洞,给不法分子带去诸多“方便”。网购需要姓名、地址、手机号,购买车票更是需要身份证号码,实名认证。有的网站甚至直接关系到财产安全数据。网上银行更是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资料的交换和流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些有专业技术知识的网络“黑客”应时而生,寻找网络漏洞运用网络手段窃取他人信息资料获得收益。
保护公民的信息安全不仅仅是信息的泄露问题更是映射了一个国家的漏洞。如此不谨慎的国家如何提升公民的公信力?如何保护公民的信息安全,不仅是一个部门的责任,更是一个国家的难题。所以笔者认为,对于此次信息泄露危机,不该能仅仅“补漏”了事,更是应该责任落实到人头。
笔者认为:“无规矩不成方圆”。要保障公民的信息安全首先就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有制度的保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国家应该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立法,严惩违法犯罪活动。其次,集思才能广益。就说此次的“补天”平台就是一个民间组织。组织更多更大范围的社会力量的加入,才能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务。最后,要发现网络漏洞依靠的不仅仅是外部人员的监督,更要着重内部自查,不能因为没有意外发生就产生懈怠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