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兰:“状元笔记”不可过度迷信
6月28日,长春市一中考考场外,六位今年的高考毕业生举牌销售“状元笔记”,贩卖考试成功学。据悉,贩卖笔记的六名学生中,有五人考上清华,一人已接到香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面对如此优秀的考生,家长们纷纷前来购买、询问,“状元笔记”炙手可热。(6月30日中新网)
又到一年“状元季”,随着各地状元、榜眼、探花的“大起底”,一众状元商品甚嚣网上,在各地学生圈、家长圈火热“流转”。所谓的“状元定制版”商品琳琅满目,种类繁多,比如状元笔记、状元房出租、状元保健品、状元上过的教育机构、状元用过的电子教辅商品等等,其中尤以“状元笔记”情况最甚。对于“状元笔记”,不少家长持肯定态度,认为“状元笔记”或多或少都有可取之处,这点笔者倒不否认,但对这股“状元热”不妨秉承一份客观与理性,选择性地学习与借鉴倒也无妨,但是如果学子们对“状元笔记”的追捧到了近乎痴迷甚至“唯笔记论”的地步,就有值得讨论与斟酌的必要了。
客观而言,状元们走下神坛,现身贩卖考试成功学,举牌销售“状元笔记”,这其实并没有什么过错,反而能够说明状元们具有商业头脑,有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商业嗅觉,而学子们热衷“状元笔记”也无可厚非,相反地却体现出学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与强烈的上进心和进取心。但是基于现实而言,“状元笔记”可能徒具观赏价值。原因就在于作为过来人,谁都知道,通常情况下,笔记只是对教师上课重点、难点,尤其是自身薄弱点和知识盲点的记录,换言之,笔记具有针对性与私人定制性等先天属性,并不具备普适性。而状元们之所以能够一举夺魁拔得头筹,想必一定有其过人之处,一定是高三学子中的佼佼者,无论是思维的跳跃性还是活跃度可能都异乎常人,站在状元们的角度,由于在涉猎面与领悟力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对他们而言“状元笔记”大多是对解题框架与整体思路的方向性指引与记录,如果成绩平平的学生硬要生搬硬套,不但会增加学习的难度不知笔记所云,更会背上思想包袱,丧失学习的动力与信心。除此之外,成功学素来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并非状元们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道得明的。由此可见,“状元笔记”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精油”,也许对少数人来说可能事半功倍,但对所有学子而言,可能并不适用。
“状元笔记”之所以广受追捧,说到底无非还是基于部分家长和学子对“状元光环”的过度迷信与崇拜。人人都渴望成功,对于即将步入高三的学子们,当然也希望在人生中最重要的考场拔得头筹,顺利挤过千军万马的独木桥,跻身象牙塔。莱布尼茨曾说过一句富含哲理的话“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推而论之,世界上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任何人的成功轨迹都不尽相同,也无法复制与克隆。对于“状元笔记”,公众不妨秉承一份客观与理性,少些盲目与迷信,淡看这股“状元热”与“状元光环”,万不可被“状元笔记”蒙蔽了双眼和心智,不加选择地照单全收,毕竟,人生不可复制,成功的轨迹更是无法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