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两遇枪走火 子弹从耳边擦过惊险万分

29.01.2014  13:23

  核心阅读:聂荣臻于1925年9月到黄埔军校任政治部秘书。一个月以后,林彪即随队参加第二次东征。到1926年3月入伍生团重新编队开始上课后不久,聂荣臻即离开军校。他们虽然同在军校,但接触很少。林彪很不活跃,既没有作为学员代表在大会上讲过话,也不是学校社团的积极分子。黄埔第四期有2000余名学员,在政治部工作,并不随队工作的聂荣臻很难接触到这位"不活跃"的林彪。

  林彪(资料图)

  经过两次跳跃,林彪的名字从文质彬彬化为虎气森森了

    当时,出席全国学生联合会代表大会的代表,并非是由各学校选举产生的。那时,召开这种会还林彪原名林育蓉。1925年,林彪在武汉共进中学读书时,被共青团推举为湖北省的四个代表之一,赴上海出席了第一届全国学生联合会代表大会。为了防备迫害,林彪化名尤勇。尤勇和育蓉,用湖北方言读,语音相近。处于秘密状态。因此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可能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组织和有这样一次大会。出席会议的人,是当时已经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少数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林彪之所以能出席这一大会,是因为他有两位当时思想非常进步的堂兄:一位是林育南,一位是林育英。并且,通过他的这两位堂兄,林彪还得到过中共早期领导人恽代英、陈潭秋的教诲。

  林育南是林彪的三伯父林协甫的儿子,比林彪大9岁。1917年,林育南在武昌中华大学中学部读书时,结识了教师恽代英,参加了由恽代英发起组织、以“群策群力、自助助人”为宗旨的互助社。

  林育英比林彪大10岁。他的曾祖父同林彪、林育南的曾祖父是亲兄弟。由于家境贫寒,林育英18岁时便辍学当了织布工人。五四运动后,在北京读书的林育南写信给林育英,介绍了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示威游行,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情况,鼓励林育英在家乡也干起来。于是,林育英便在家乡开始宣传妇女解放、破除迷信。

  1920年春,当时还醉心于新村主义的恽代英建议林育南在家乡办一所试验新村的学校。于是,浚新学校应运而生。校址就设在林彪的家乡黄冈县林家大湾后面白羊山的半山坡八斗湾的一座家庙里。林彪成为该校的第一批学生之一。

  1921年上半年,恽代英、林育南等先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们商量成立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团体,并决定在浚新学校召开一次大会,来讨论和决定这一问题。1921年7月上旬,会议在浚新学校召开,出席者有恽代英、林育南、林育英、唐际盛、李书渠、李求实、林洛浦、廖焕星等24人,会议决定成立“共存社”,并确定其宗旨为:“以积极切实的准备,企求阶级斗争、劳农政治的实现,以达到圆满的人类共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