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前一周照片现身 78年辗转重回“故里”

27.08.2015  17:47
原标题:卢沟桥事变前一周照片现身 78年辗转重回“故里

原标题:卢沟桥事变前一周照片现身 78年辗转重回“故里

杨站长(右)接过孙明经儿子孙建三送来的青龙桥火车站老照片

近日,退休摄影师孙建三将四张特殊的照片交给延庆深山里的百年青龙桥火车站站长杨存信。照片上显示的是詹天佑铜像、青龙桥火车站老站房外貌、京张铁路59公里处公里标等78年前青龙桥站的情形。这些照片的拍摄者是孙建三的父亲孙明经,他被称为中国电影教育的先驱者、中国著名第一代摄影师。孙建三昨天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感慨得老泪纵横:让这四张老照片重回“故里”,是我们孙家父子78年的心愿。

现场还原

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一周

摄影师为老站“留影

1937年时任金陵大学教育电影部主任的孙明经,6月随119人组成的西北考察团赴绥远进行教育影片的拍摄,6月30日,孙明经随考察团抵达京张铁路青龙桥火车站进行拍摄。“京张铁路作为中国人自己修建的铁路,在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我的父亲怀着无比崇敬和骄傲的心情在拍摄。”孙建三说。而当时,距离卢沟桥事变近一个星期,战争一触即发。

当时站台上有很多人,而孙明经的拍摄设备很先进,引起了当时青龙桥火车站站长的兴趣。那位站长提出希望孙明经能够为车站拍摄几张照片留作纪念。于是孙明经的镜头里就有了这四张珍贵的留影。两人达成协定,照片洗出来后便送交火车站作为永远的留存。 然而7天以后,七七事变炮火连天,因为战事的原因孙明经没能如愿送交这些照片。

孙明经在1937年6月30日拍摄的青龙桥火车站

故事

历经半个多世纪

底片是怎样留存下来的?

78年前的底片为何仍然可以保留至今,还能够清晰地冲洗出来?孙建三说,上世纪中期,在北京电影学院任教的孙明经的大量珍贵胶片和影像资料被查封带走,包括这些青龙桥站在内的珍贵史料性照片也随之不知去向。说来似乎是一种天助的机缘,1978年前后,后勤人员在仓库的门后无意间发现了三个写着“孙明经材料”的麻袋,其中有很多中国摄影史上珍贵的视听资料。这里面就包括青龙桥火车站的底片和照片。孙建三向北京青年报记者回忆说:“拿着底片,父亲想起了当时对站长的承诺,嘱咐我将来有机会,一定要把照片送到青龙桥。

父亲的嘱托一直沉甸甸地压在孙建三的胸口上。直到父亲在1992年去世后,孙建三还在多次联系青龙桥火车站。但物是人非,孙建三虽然想把照片送回,却不知道该找谁,他曾经尝试给青龙桥车站打电话,但由于当时铁路都是内部电话,无法接通,此事再次被搁置下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最大限度地完成父亲遗愿,孙建三将父亲的老照片进行了整理,并结集出版。而这些书籍恰巧被现任青龙桥车站站长杨存信看到,杨存信已经在青龙桥车站值守了65年,也是一位钟情于京张铁路及青龙桥车站的文保人士,看到这些70多年前的车站老照片,杨存信感到十分惊喜,于是辗转与孙建三取得了联系。接到杨站长电话的那一刻,孙建三激动万分,这个电话让他们父子两代人等待了78年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于是他立即冲洗了4幅照片,不久前终于送到了杨存信站长手里。

释疑

老照片文物价值何在?

在青龙桥车站的站台上,孙建三和杨存信二人一起打开了这尘封了许久的四张照片。 接过孙氏父子捐送的这四张老照片,站长杨存信表示:“当年的站长正是因为战争爆发而没有收到照片,如今正值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时候这组老照片却刚好‘重归故里’,这也算为当年的老站长了了一个心愿,更是用这样的方式庆祝一下抗战胜利!

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之初,非常重视各种资料的整理和保留,比如清末时期的《京张路工撮影》,民国时期京绥铁路管理局的各种资料都非常详细。” 专门从事京张铁路历史研究的学者张辉表示,“随着战争爆发,从1930年到新中国成立的这20年间资料保存下来的非常少。而孙明经拍摄的这些照片恰好记录了战争前夕青龙桥车站以及京张铁路沿线的情况,显得非常珍贵,可以说填补了京张铁路的史料空白,对于研究中国人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的发展过程非常有意义。

孙明经在1937年6月30日拍摄的青龙桥火车站

印证一:证实了线路标志碑的地理位置

这些照片分别是车站站房、詹天佑铜像、车站站台以及居庸关附近的铁路线。照片中身背武器的士兵、铁道两侧的军官都可以让人清楚地感受到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杨存信介绍说:“看这张图,我们这块59公里的公里标就埋在路旁,离发现它的位置并不远,这是我第一次在历史图片中给这块标志碑找到‘家’,说明我们当初的判断没有错。

原来在2011年,在京张铁路北京居庸关附近,杨站长和同事发现了几块用水泥制作,以中国传统数字“苏州码子”表示的线路标志碑。后来经过鉴定,这些标志碑就是詹天佑1909年修建京张铁路时使用的里程和坡度标志碑,距今已超过100年,是非常难得的文物。至今,其中保存完好的62和59(公里)的两块公里标就摆放在车站的院子里。

印证二:车站里的日式老房子不是日本人建的

还有一张照片是从老站房向列车出站的方向拍摄的。铁轨向前延伸,远处的大山以及轨道左侧的一排排房屋清晰可见。“我就出生在这排平房里,小时候记得房间都是日式结构,很多大人说,这是日本人建的,但一直都没有结论,这张照片足以说明,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前,这排房子就已经建成了,它们应该是中国人建造的。”杨站长在照片里给自己多年的疑问找到了答案。本版文/本报记者 王薇 摄影/王嵬

新闻内存

青龙桥火车站仍保留百年前运营方式

2013年3月,国务院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共计194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北京共有27处文物入选。其中,已经104岁的老京张铁路南口段至八达岭段此次被升级为“国保”。这是第7批“国保”名单中唯一仍在运营的一段铁路。

青龙桥火车站是百年京张铁路保留较完整且仍保留着百年前运营方式的车站。虽然火车站早已不再办理客运业务,但每天列车仍然不断,S2线的列车和部分普通列车在这里进行技术性停车。在这座车站里,还可以看到詹天佑建造的著名的“人字形铁路”的尽头。

我国高校电影教育奠基人孙明经

孙明经(1911年至1992年),中国电影教育家,我国高校电影教育奠基人之一,联合国教科文中国委员。他一生有四次行程超过万里的拍摄经历,除摄制了一大批电影外,还拍摄了数以万计的照片。他参与了国家电影、广播、摄影高等教育的创建工作,创建了国家电影、广播、电视、摄影高等教育最早的十几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