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妈妈”世界残疾人日话“智障儿女”
中新网江西新闻12月3日电 (苏路程) “门前大树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3日下午,江西省南昌市社会福利院新和家园传出一阵歌声,45岁的“模拟妈妈”文红英正和几个“智障”儿女围坐在一起唱儿歌。
这里的新和家园由美国半边天基金会设立,采用聘请家长模拟父母与孤残儿童组建家庭的“模拟家庭”抚养模式。2012年4月,南昌市社会福利院推出6个“模拟家庭”。12月3日是第22个“世界残疾人日”, 中新网 记者当日走进新和家园,探访了这些“模拟家庭”的家庭生活。
一走进新和家园,记者就注意到,每个家庭的墙上都挂着幼儿识字挂图、全家福、儿童成长照片,地板上摆放着各种儿童玩具,楼梯上挂着由彩带、塑料花等材料制成的心型图案。
2012年4月开始,文红英和丈夫成为6个特殊儿童的“模拟父母”,6个儿童主要以脑瘫、智障、唐氏综合症、发育不全为主,最大的15岁,最小的仅1岁半,文红英主要负责孩子们的衣食起居。
“刚来时,有的孩子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有的孩子孤僻、自卑、不合群。”文红英告诉记者,为消除孩子们的陌生感、营造家庭氛围,她不但要教他们穿衣服、吃饭,还要陪他们玩游戏、唱歌,节假日则带他们逛街、去游乐园,让他们参与社会活动。
文红英说,现如今,年纪稍大的孩子已经会帮忙打扫卫生,主动教弟弟妹妹穿衣服、写字等。“这里是我的家,他们都是我的儿女,看到他们的每一个进步,我都开心、自豪。”
经过一年多的相处,原本打算放弃的文红英已爱上这个“模拟家庭”。她能通过动作、神态知道孩子的需要及想法,并满足他们的愿望。
傍晚时分,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斜射在地板上,几个孩子围坐在一起打闹、玩游戏。看着“儿女们”笑靥如花的脸庞,涂红英抿了抿嘴角。“他们是开心果,给我们带来很多欢乐和热闹,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江西省南昌市社会福利院副院长涂红女认为,和集体式的抚养方式相比,“模拟家庭”不但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独立意识,还能提高他们沟通、交流等能力。“‘模拟家庭’更接近于正常的家庭方式来培养孩子,更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