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书写“新都市传奇”:不会搞团队推进影视改编
《张欣经典小说》系列
张欣:当代女性作家,以创作爱情小说知名。作品多反映南方沿海城市白领女性的生活,颇受读者欢迎。
“张欣都市小说影视项目策划会”隆重举行:
日前,由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南方出版传媒与花城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多媒介时代的文学与传播——张欣都市小说影视项目策划会”在广州隆重举行。张欣的创作一直相当活跃,她一直专注于书写南国热土、都市题材,历时长,知名度高,作品丰,获奖多。
文学兴则影视兴
记者获悉,“张欣都市小说影视项目策划会”旨在探究文学与影视剧本的关系基础之上,把握都市文学对都市电影的重要意义,发掘能够贴切反映当下广东都市生活、引领现代社会风尚、提高社会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选题,由此推动广东的文学创作和文艺繁荣。研讨会上,相关影视机构与张欣签署协议,其多部作品将会被搬上银幕。
与会嘉宾深度研讨了张欣的多部代表作,他们认为,文学兴则影视兴。文学和影视作品,都是通过各自的媒介去表现和反映生活。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电影电视占据越来越大的传播优势,文学的视听觉转向成为一种必然。但文学是电影电视存在的前提,两者在交流和转换中会发挥各自的优势,只有找到文学与影视的连接点、平衡点,于媒介共融的时代语境中各取所长共同发展,就能互动合作实现双赢。但文学向影视的转换,是一个比单纯文学创作要复杂得多的过程。
书写“新都市传奇”
中国文坛历来是以乡村题材闻名,代表作家很多,作品如《老井》等。张欣则被称为“最早找到文学上的当今都市感觉的人”之一,她善于揭示都市社会人际关系的奥妙,并把当今文学中的都市感觉和都市生活艺术提到一个新高度。她的作品多以南国为背景,以通俗化的手法、独特的题材和独特的视野,将南国都市的物化和人文景观展现得淋漓尽致。
张欣在都市题材创作中提出了一个观点是“新都市传奇”。为什么说是“新都市传奇”?她认为,“北上广这些城市都有很多固化的东西,北京的胡同、广州的粤剧等。什么是‘新都市’的特色?过去我们都说东西南北通,发财在广东,这也是它的特色。现在社会的现实感和虚无感,是都市的通病,我们喝的咖啡都是星巴克,我们去玩的地方都是一样的。我们越来越重口味,每个饭局,每个聚会都会停留在这个话题上,但是我们还是要努力,还是要找出一个城市更温暖、更感动人的地方。”
评论指出,张欣触碰了当下中国最为重大的社会主题,并由此讲述了独属于她的广州故事。此次推出的“张欣经典小说”十册,是其都市题材小说作品的精选。其中多部作品已被改编为传播甚广的影视作品,如《浮华背后》、《我的泪珠儿》、《为爱结婚》、《锁春记》、《依然是你》等,这些作品多视角、全方位地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南方都市的生活,受到大众的欢迎。
对话张欣:
不会搞团队推进影视改编
广州日报:从茅盾文学奖来说,大都是乡村题材的东西比较受青睐,您的都市小说是否被遮蔽了?
张欣:我觉得没有什么东西会被遮蔽和被低估,你呈现出来的样子就是你本身的样子,所以我觉得也挺好的,而且我也得到了挺多的东西,这是一句真心话。但我还是为都市文学变成影视担忧,有的时候你想《泰囧》和其他一些片子,怎么会有十多个亿的票房?我就觉得我不懂这一行。
广州日报:您觉得您的哪一部作品最适合搬上银幕?
张欣:我还没跟影视机构做纵深的交流,我不能关起门来说自己好,得市场调研,要分析市场。说到我的作品,我自己当然觉得每个都适合拍,但是这个是没有用的。
广州日报:您有这么多作品,是否考虑组成一个团队来推进影视改编的工作?
张欣:这一点我认识上与别人有一点差异。要像郭敬明那样的话,是脱了鞋子追都不行的——根本就不合适我,根本没有办法弄。但是我们这个社会发展到今天,最好的就是多元化,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合适的鞋。我可以等,等到读者发现。
广州日报:您的《浮华背后》改编成电视剧后很火,您对《终极底盘》被改编成电影有何期待?
张欣:我觉得小说如果是馒头,那影视剧就是面条,完全不是一回事。有的人老是觉得不是自己的预期,就太代入自己,我觉得文学你想怎么写都没有问题,电影是一种工业产品,我写完后交给编辑,后来怎么样了我都不知道。(文\图 :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