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胜:武汉投入3亿的好事办坏,谁来负责

14.04.2014  10:06

  3亿元投入、上千个站点、10万辆自行车、100万人办卡……曾广受关注的武汉公共自行车项目,打造了“满街都是自行车”的亮丽风景线,然而4年多的时间之后,却陷入“车辆少、租车难”,部分站点瘫痪荒废的地步。(新华网 4月13日)

  发展公共自行车,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碳排放,引导市民养成绿色健康出行的好习惯,是利国利民大好事,杭州、太原等地非常成功,而在武汉,却硬生生地办砸了,轰轰烈烈上马的亮丽风景线,4年多就瘫痪了的“民心工程”缘何成为“闹心工程”?谁又会是责任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记者调查发现,武汉市公共自行车运营监管存在明显缺陷。鑫飞达运营的公共自行车项目具体财务情况,连主管部门都说不清;当大量站点被用于外包经营时,政府既缺乏制约措施,对其经营状况也不掌握。两年前,就屡屡有媒体曝光自行车站点“太多坏车”、“无车可租”等问题,但相关部门未采取措施督促企业整改,或中止合同停止投入。

  可以毫无疑问地说武汉市城管委难辞其咎。不过,简单把板子打在武汉市城管委一家身上或许是不公平的,但是,负有监管责任的武汉市城管委,如果不是你们不闻不问的纵容和默许,民生工程何以会变成民怨工程?你们在监督管理上下过什么样的功夫?自身职责因何被摈弃?纵容默许行为的背后,是否会交织着让人怀疑的利益?

  想当初,这一项目曾引来众多商家的争抢,其中,鑫飞达拿下除青山区外的所有主城区运营权,几乎垄断了武汉市场。众多竞争,也说明这个项目是有利可途的,如此重大的民生项目,政府决策明显先天不足,让一家民营企业垄断武汉市场,应是项目失败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如果当初让“脱颖而出”的鑫飞达、中正通、龙骑天际三家分割武汉市场,相互在服务上竞争,决不会出现当今的现状,也正由于交给民营企业垄断运营,才致使公益性无法保障,运营企业重逐利轻服务,一门心思扑在赚钱上,再以“投入不足”为由向政府索要更多投入,拿不到就“拍屁股走人”。

  武汉的“民生工程”不为民,人民群众不满意,或许和当地政府运动式的决策思维和理念也有很大关系。条件不成熟,财政赤字,可以暂缓投入,对于民生工程,很多官员其实是和政绩相挂钩的,是又想得名,又想得利,而想得利者又兼多数,他们关注的是“漂亮”数据和新闻报道中的美丽图片,和此紧紧相联的是他们的仕途。但是,不管如何,应该做好的好事,做坏了,做塌了,民众有权拷问,政府是如何做科学性和可行性研究的?上级相关部门,应该主动出击,从源头查起,到底是谁做的决策?谁最终拍板批准的?让民营企业一家独大地垄断经营,里面是否涉及不法?

  重大的民生工程,既失了财,又失了民意,如果不进行追责,恐怕任谁也说不过去,若真如此,或许民众怀疑工程涉及腐败,那就是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