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溪上的血性书生

07.03.2016  23:21

  □李晓东

  东乡县岗上积镇段溪艾家村是明末“临川四大才子”之一艾南英的故里。艾家村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是一个有1300多常住人口的千年文化古村。村里现有明清建筑38幢,其中明代建筑遗址10余处。穿行于纵横交错、恍如迷宫的巷道间,艾南英的故居早已破败成废墟,但站在艾南英故居遗址上,人们仍然津津乐道着400多年前的这位血性书生。

  艾南英从小天资聪慧,七岁能文,作《竹林七贤论》,长大后好学不倦,无书不读,曾受教于明代古文名家、戏剧大师汤显祖。明天启甲子年(1624),他乡试第四名中举,因答卷讥讽魏党,遭罚停考三科(约三年为一科)。这不但影响到他日后考进士,甚至给家乡带来横祸。在魏忠贤任宰相期间,他因不满奸臣当道,逆联贺寿,遭小人告密,魏忠贤派兵抄株段墟村,所幸无恙。明崇祯十七年(1644),清军攻打京城,当时他年近六旬,受嘱携太子外逃,昼伏夜行,回到家乡段墟同家人商议后,暗保太子经浯溪过船岭进入福建延平,并应罗川王之邀,招兵买马共同起兵抗击清军。

  作为一介书生,他有血性,更有谋略。他分析清军善用骑兵,攻阵阵必动,阵一动必将溃败,而自己招募的新兵未经训练,又缺乏兜兕、蒺藜、拒马等防御器械,因此除了用战车以外,决无取胜之理。但战车一时难以置备,于是他就用乡下运输小车,装上开了铳眼的箱子,准备火攻。当清军追击罗川王时,他事先将这种小车埋伏于金溪山谷之险要处,以待清军。清军骑兵至,冲之不动,锐气受挫后退,此时伏兵杀出,大获全胜。后来,他听说唐王起兵于天兴,便去福建进见唐王,上疏十余次。唐王对他十分赏识,拜他为御史,可惜不久后艾南英便病故。临终前他嘱不下葬清朝土地,悬棺于树上,以示不事二主之志。他死后悬棺于福建南平东嶽山,后有好义者将其悬棺葬于北门官山。艾南英是明末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官至兵部主事、广东监察御史,与当地的陈际泰、罗万藻、章世纯合称为明末“临川四大才子”,平生研究史学,曾撰写《古今全史》一千余卷。可刚写完,就遭到兵火,其他著述也多散佚殆尽,只存有《禹贡图注》一卷见于《四库全书》,另有《天佣子集》传世。像艾南英一样,段溪人向来崇尚文化,重视读书。明清两代,村里共出过4个举人,5个进士。同村的艾畅为清代道光年间进士,1848年任广东博罗知县,有《至堂诗抄》《诗意求精》《大学古本注》《论语别注》等传世。也许是沾了艾南英、艾畅等人的的才气,村里真可谓书风世袭,翰墨飘香,文脉绵延。解放后,村里出过120多个大学生,其中不乏清华大学的高材生。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