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华尚:“就地安家”才能贴近民生
据新华社西安6月5日电(记者毛海峰)为切实解决干部“走读”问题,陕西省委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在工作地安家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市县党政领导干部不得把家安在其他城市。(6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
白天A地当官,晚上拍拍屁股就去了B地。如此情形,不但走读路上的干部自己身心疲惫,路两旁的民众看得也很有“想法”。让领导就地安家,很有意义。
首先,走读路漫漫,“行政时间“上的浪费就不容小觑。很多临时情况,都需要领导及时做指挥,挑大梁。面对突发事件,“走读领导”却还在百里之外。即使长途奔波而来,往往也丧失了处理事件的先机。而民众对地方领导的基本要求也是“万事在前,事必躬亲”。“走读领导”在这点上连及格的要求都达不到,更别说获得百姓的认可。
其次,“走读”背后的“贪污受贿”问题也很值得考究。“走读”很容易给官员的灰色收入披上了隐形外衣。政绩在A地,受贿却在B地。有些领导在A地给人家办了事儿,钱却早早地就送到了B地。这种受贿行为不仅“不显山不露水”,而且对于后期的监督举报也会造成很大障碍。“走读领导”极大的活动范围为贪污受贿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群众举报设置了层层路障。
再有,“走读”很容易造成干部“心思家,难工作”。与家人难团聚,造成的心里上的包袱同样会影响工作。生活上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干部很难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上。家在心安,只有家的问题得到妥善的安排,干部才会有充沛的力量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其实,说是让领导“就地安家”就是是给民众发张“放心证”,就是给领导发了张“安心证”。领导“家”的问题摆明白了,老百姓“疑”的问题也就看明白了。古人所说,“齐家治国”不仅是一种哲学的人生态度,也是现实中对官员的一次考量。
领导“就地安家”,家长里短闻市风,街边民巷下基层。父母官儿如何履行公仆的职责,首先就得在“家”上下功夫。居庙堂之高,不闻世事乡风,处江湖之远,却能贴近民生。所以,市县领导把家安在江湖,安在自己的“三分地”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