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女孩重病缠身不愿离开课堂 每周背5斤中药上学(图)
图为刘世慧的课桌上摆放着每天要喝的中药。 谢道玖摄
图为去学校之前刘世慧和妈妈正在将装好的药瓶放进书包。 谢道玖摄
与很多同龄孩子不同,14岁的刘世慧每周去学校上课,除了要带课本文具外,还要背一包5斤重的中药,这是保证她能顺利上完一周课的必备品。患有多年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她,从去年9月开始,每周背着熬好的5大瓶中药上学,风雨无阻。
花季少女突遭病魔侵袭
今年14岁的刘世慧是重庆巫溪古路镇长龙村人,今年读八年级。父亲刘远均和母亲张碧春是地道的农民,弟弟刘三思正在上小学,日子过得虽不富足,却也幸福和睦。
平静的生活在2007年3月被打破。那天,刘世慧放学回家突然上吐下泻,腿脚等处泛起红色斑点。吓坏了的张碧春立刻将女儿送到医院检查,结果却让她头晕目眩:女儿患上了过敏性紫癜肾炎,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肾炎,病程迁延难愈,如果不及时治疗,会转化为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最后危及生命。
远在陕西打工的刘远均闻讯匆忙赶了回来,将女儿带到医院治疗,可收效甚微。多方打听下,2011年,刘远均将刘世慧带往河南一家医院治疗。一个月后出院回家,除了一大包西药外,还有满满三尿素口袋中药。
张碧春请来6个人帮忙,用了整整10小时才将中药材一一称量打包,分好的药包堆在一起似一座小山。这次治疗让刘世慧病情有所缓解,一家人长舒了一口气。那时他们不知道,病魔还会“卷土重来”。
重病缠身坚持“背药”上学
刘远均说,这些年给孩子治病的医药费累计超15万元,都是找亲朋好友借的,至今还有13万元债务。
为了偿还债务,刘远均不得不外出打工,在工地、煤矿等地做很多人都不愿意做的“炮工”。因为女儿病情常常反复,为了照顾女儿,他做工一般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难在一个工地做“长工”,因此工资相对低很多。为了能多挣钱,哪里差人刘远均就“填班”,往往1天上好几个班。
因为常年劳累,刘远均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和肺病。张碧春则因担心女儿的病情,长期焦虑,听力急剧下降,濒临失聪边缘。
“我这么拼命,除了尽父亲的责任,还因为女儿自小就勤奋学习。”刘远均说,女儿刚患病那年耽误了近一年功课,可回到学校后,她不愿留级,跳了一级后在班上学习依然拔尖。几次到外地住院治疗,她也总是带着课本到医院自学。
就在病情有了转机的时候,噩耗又一次传来。去年,刘世慧稳定了2年的病情再度复发。一家人生活又陷入窘境。面对动辄上万的医疗费,刘远均只得舍弃疗效相对更好,但价格昂贵的西药,选择中药保守治疗。
刘世慧已经上了中学,得到学校寄宿。在家煎药喝药还好,到学校实在有些不方便。父母劝她病好了再去学校,可她不愿意。“没关系,我找些矿泉水瓶来,在家煎好了再带去学校。”就这样,从去年9月开始,本来患病身体虚弱的刘世慧,每周去学校书包里除了课本文具外,又多了5瓶共5斤重的中药。
梦想当山村教师回报社会
每周日下午,张碧春会早早生好炭火,用那只早已被熏得漆黑的锑锅给女儿煎药。等母亲煎好了药,刘世慧和母亲一同小心翼翼地用漏斗将药倒进矿泉水瓶,等药凉了再将矿泉水瓶放进书包。
“起初是把药瓶放在寝室木箱里,每次吃饭前就拿出来喝,一天得喝一瓶。”刘世慧说,刚开始喝中药感觉很苦,后来慢慢习惯了,现在虽然习惯了苦味,但还是难以下咽。
班主任张老师在一次查寝时发现刘世慧正在喝药,担心药放久了会变质,就让她每周将药带来后放进她家的冰箱冷藏。
刘世慧不能做剧烈运动,上体育课时同学们在操场上打球、跳绳玩得不亦乐乎,她只能安静地坐在旁边,看着大家。她认为,自己是这个小家庭的一员,“不能离开大家”。
得知刘世慧的病后,她所在的中学先后组织师生2次捐款,为她筹集2万多元。村委会也发动村民爱心捐赠,200多户村民共募集了3万多元。
刘世慧很感谢那些帮助过她的人。她说,如果上天能眷顾她,长大后她一定好好孝顺父母,回报那些帮助过她的好心人。她梦想当一名山村教师,去呵护培育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