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上千亿元 江西民生投入“很大方”

24.07.2015  10:58

  本报讯 (江西日报记者郑荣林)看病、上学、养老……这些都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事,件件都得兼顾,齐头并进。7月22日,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最近几年我省在社会事业领域花钱“很大方”,每年投资都达上千亿元,2010年至今,全省新增了近3000所幼儿园,医疗机构床位数增加近6万张,医疗、教育、就业等群众最关心的民生保障方面有了大变化。

  让孩子们从“有学上”到能“上好学”,是政府和家长的共同愿望,2011年以来,我省仅在教育领域的经费投入就高达1668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4倍,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入学机会继续扩大,教育资源配置更趋合理。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6176所,在校生997.31万人,专任教师51.29万人。其中,幼儿园数量从2010年的8518所增至目前的11485所,在园幼儿156.32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5.1%。

  看病贵、看病难一直是百姓关注的焦点,因此,这也是我省民生保障的重点内容,这几年加大了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投入,实施新建、扩建医院等医疗卫生项目约7369个,全省现有医疗机构3.89万个(包括村卫生室3.13万个),每千人口床位数从2010年的2.87张增至目前的4.11张,目前全省医疗机构床位总数达18.68万张。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与改革前相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次均门诊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下降23.05%、20.19%。全民医保制度也基本建成,“病有所医”迈出了关键性步伐,全省新农合参合率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71%和98%。

  此外,我省在就业、养老及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投入也不遗余力。如在全国率先建立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因灾死亡抚慰金、农村困难群众住房维修救助、困难家庭儿童大病救助、困难群众遗体免费火化等制度。旅游目的地体系初步建成,“江西风景独好”品牌唱响全国;覆盖全省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全省每年送电影下乡28万余场。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尽管我省近年教育、就业、看病等民生保障能力得到持续改善,但总体仍然存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规模不足、供给模式单一、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等矛盾,如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供给制度设计方面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为此,我省正在加速填平城乡“鸿沟”,争取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养老服务设施等全部实现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