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妻子忆:丈夫之死使江青感到“无限的狂喜”

07.02.2014  15:04

核心提示: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毛泽东失去了亲爱的儿子,难过地掉下了眼泪;江青却高兴得很,口中经常哼着小曲子。刘松林说,岸英之死使江青感到“无限的狂喜”。

 

刘思齐和毛岸英结婚照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佚名,原题为《刘松林:毛岸英之死使江青感到“无限的狂喜”》

  毛岸英是毛泽东和杨开慧所生,是毛泽东很喜爱的长子,童年很苦,和他的母亲一起坐过国民党的监牢,他的母亲壮烈牺牲后,和他弟弟毛岸青一起以卖报纸、捡破烂为生。在党的地下组织的关怀下,毛岸英艰难地回到父亲的身边,后来到苏联留学,学成回国后到农村劳动锻炼。

  1946年2月,毛岸英从苏联大学毕业后回到延安。一天下午,毛岸英来到毛家坪,向爸爸汇报在国外学习的情况。毛泽东听了以后,高兴地说:“你在苏联大学毕业了,但学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这是不完全的。你还需要上另外一所大学,这个大学就是‘劳动大学’。在这个大学里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送你去好吗?”“好,很好。”毛岸英非常爽快地答道。临走时,毛泽东把自己打过补丁的一套灰布衣服给他穿上,一再嘱咐他到了乡下要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虚心向群众学习。毛岸英遵照父亲的嘱咐,背着小米、菜籽和被子去上“劳动大学”了。到了乡下,积极参加了生产劳动,运肥、耕耘、除草、浇水、收割,样样农活都抢着干。不懂的虚心向农民请教。毛岸英“劳动大学”毕业,脊背晒得黝黑黝黑的,毛泽东看到后,又听了儿子劳动锻炼的情况汇报,高兴得很。

  毛岸英是一个非常听父亲话又是非常要强的好青年。以后他又在工厂做工。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北京机器总厂任党总支副书记,雄心勃勃,血气方刚,想干出一番事业来。朝鲜战争爆发,他的心怎么也平静不下来,立即递交了要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申请书。恰巧这时,彭德怀在东北组织志愿军总部,正赴京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毛泽东便把毛岸英交给了彭德怀,要他带毛岸英到朝鲜去经受一番战火的考验。就这样,毛岸英离开了生他养他的祖国和最敬重的爸爸,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江青只比毛岸英大7岁,从江青进入毛氏家庭以后,江青就和他的关系不好。江青曾跟我们说过:“毛岸英是主席最宠爱的孩子,这我不反对,父亲爱孩子是理所当然的,无可非议。但是,毛岸英他认为自己有文化,懂知识,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脾气很暴躁,动不动就和我吵架。我虽然大不了他几岁,但从辈分上讲我还是她的继母嘛。每次吵架,主席总是批评我,让着他。这样,他对我就更加放肆了,更不尊重了。有时,我们见了面他连话都懒得说一句,把脖子一歪走开了。哎,人都不在了还说他干什么,对过去特别不愉快的事情难以忘记,不想讲的事,又不由自主地讲出来了,还讲给你们这些孩子听,没必要。

  赴朝作战前不久,毛岸英与刘松林结了婚。刘不久在军队得到了一份很称心的工作。他们的爱情深厚,日子过得很美满。而江青与刘松林的关系很不好。刘松林说过,江青从一开始就对我“蔑视、嘲讽、侮辱”。刘松林对她的态度非常不满。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毛泽东失去了亲爱的儿子,难过地掉下了眼泪;江青却高兴得很,口中经常哼着小曲子。刘松林说,岸英之死使江青感到“无限的狂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