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何要用稿费连续十年向章士钊“还债”

09.06.2015  14:35

毛泽东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肖应林,原题为:《毛泽东曾用稿费还“债”:从1961年还至1971年

  1918年6月,毛泽东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其时,杨昌济已调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举家也迁往北京。杨昌济十分关心毛泽东等人的前途,写信给毛泽东,希望他响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等的号召,立即组织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不久,毛泽东起草了一个湖南青年留法勤工俭学计划,交有关方面协调。

  为解决赴法的路费问题,毛泽东经杨昌济介绍求助于国民政府教育总长章士钊。章士钊通过多方努力,筹到经费两万元,使得新民学会赴法留学的会员得以成行。

  1961年秋的一天,在一次会面时,毛泽东对章士钊说:“共产党不会忘记为她做过好事的爱国者,当年你支援留法勤工俭学的那笔款两万元,是我经手借的,一部分给了去欧洲的同志,一部分带回湖南开展革命活动。”章士钊说:“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再说,这笔钱在当时是向社会名流募捐的,我不过是尽一份力罢了。”毛泽东诙谐地说: “有借有还嘛,现在我有稿费可以还‘债’了。”从那以后,每年农历正月初二,毛泽东的秘书都会把2000元人民币送到章士钊家,直到1971年整整十年,后来停了一年,毛泽东发现后便对秘书说:“这钱不能停,还要还‘利息’呢。”于是1973年春节,他的秘书又从他的稿费中支取2000元送给章士钊,这时章士钊因病住在北京医院,接到这份“礼物”时,他激动得双手发抖,对家人说:“主席既讲信义又清廉,真不愧为人民的好领袖啊!

  【启示】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往今来必成于实。毛泽东同志“用稿费还债”的故事启迪我们,践行“三严三实”,需要我们每个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在和人民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一定要从看似“不起眼”“不足挂齿”的各种身边事做起,言必信,行必果。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赢得最广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