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三国情结:从小就是“三国故事大王”

05.08.2015  21:01

  核心提示:少年时代,出生于韶山农村的毛泽东就爱看书。当时在他老家湖南湘潭县韶山冲,《三国演义》还不多见,毛泽东第一次读到这部书,就爱不释手。毛泽东不但爱看《三国演义》,还喜欢把看到的内容讲给同伴听。少年毛泽东是同伴们中最有才学的人,每当他讲起《三国演义》时,就连村里的大人也情不自禁地前来倾听。

毛泽东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佚名,原题为:《毛泽东的“三国”情结:从小就是“三国故事大王”》

  毛泽东一生读书无数,其中对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更是爱不释手。毛泽东从少年时代到人生结束,至少读了70年《三国演义》。他熟读《三国演义》,经常运用并赋予《三国演义》以时代含义,传播他深刻的思想。

  从小就是“三国故事大王

  少年时代,出生于韶山农村的毛泽东就爱看书。当时在他老家湖南湘潭县韶山冲,《三国演义》还不多见,毛泽东第一次读到这部书,就爱不释手。毛泽东不但爱看《三国演义》,还喜欢把看到的内容讲给同伴听。少年毛泽东是同伴们中最有才学的人,每当他讲起《三国演义》时,就连村里的大人也情不自禁地前来倾听。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对儿子爱看书是又喜又忧。喜的是毛泽东聪明伶俐,对读书很有天赋;忧的是毛泽东爱看闲书,怕他受到书籍的影响长大后惹事。为此,毛顺生特地把毛泽东送到韶山井湾里,拜堂兄毛宇居为师,在毛宇居开设的私塾里读书。

  当时的私塾读的是“四书五经”,毛泽东却不感兴趣。在毛泽东看来,“四书五经”枯燥无味,而《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栩栩如生,仿佛是一双无形的手,紧紧地揪住了他的心,让他欲罢不能。有一次,毛宇居在台上讲《增广贤文》,毛泽东就把《增广贤文》盖在《三国演义》上面,偷偷地读。因为看得太入迷了,以至于毛宇居走到面前他还不知道。

  虽然毛宇居对毛泽东不好好读正书很失望,但学堂里的同学却很喜欢毛泽东,经常偷偷地央求毛泽东给他们讲《三国演义》,为了听毛泽东讲故事,同学们都想尽办法去借来各种古典文学送给毛泽东看,然后通过毛泽东讲故事的方式传授给他们。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对四大名著均爱不释手,但《三国演义》是他的最爱。

  毛泽东有浓厚的求知欲,无论是什么书,他都喜欢涉猎。广泛的阅读让他视野开阔,深受师生的喜爱。1910年,毛泽东去县城的东山学堂读书,他只带了一套换洗衣服,此外全是书籍,其中《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被他端端正正地放在箱子里。

  熟读活用《三国演义

  在那个黑暗的社会,毛泽东一边如饥似渴地阅读中外名著,一边苦苦地探索中国的前途。毛泽东决然地参加了革命,他要用革命的火种,去点燃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思想,领导人民去推翻压迫人的旧制度。毛泽东一生都在读书,他是在研究历史,他是在探索真理。《三国演义》是他读了70多年的书,他对《三国演义》拥有浓厚的情结。

  井冈山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低谷时期,毛泽东生活异常艰苦,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书籍。读书是他艰苦生活中的最大乐趣。每当革命遭遇挫折,他就把自己关起来读书,或者躲在一个无人打扰的地方读书。他在思索中读书,在读书中思索,每一次都会豁然开朗。

  毛泽东不但是位诗人和思想家,也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他的军事理论和水平,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三国演义》。

  毛泽东读了几遍《三国演义》,恐怕连他本人也记不清了。他读《三国演义》,有时候是一本书一次看完,有时候是选择性地细看某一个故事章节。毛泽东每一次看《三国演义》都会有新的见解和收获,这也是他对《三国演义》百读不厌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革命最低谷时期,党内的少数左倾主义分子极力诋毁毛泽东,说他是个书不离手的书呆子,说他是用旧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封建主义来指导革命。当时贺子珍毫不客气地反驳说:“毛泽东熟读古典文学,熟读《三国演义》,并且引用历史上的典故为今天所用,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实践作法。”说得这些人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