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谈判中毛泽东的抗联警卫:被毛泽东的人格感染

18.03.2014  15:32

  1945年8月28日在延安机场,自左至右:张治中、毛泽东、赫尔利、周恩来、王若飞、胡乔木、陈龙。

  1945年10月11日,毛泽东离开重庆返回延安时,在重庆九龙坡机场同张澜(左一)、张治中(右二)、邵力子(左二)及其夫人傅学文(左三)、郭沫若(邵力子身后)的合影,毛泽东身后戴礼帽者为蒋泽民

  1945年8月28日,为了巩固人民抗战胜利成果,争取制止内战、实现和平民主,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一起,毅然踏上了重庆谈判的路程。在毛泽东的警卫人员中,有两名来自白山黑水的抗联战士,他们一位是原抗联第二军参谋长陈龙,另一位是原抗联第五军战士蒋泽民。

  陈龙原名刘汉兴,辽宁抚顺人,1910年生,后随全家移居吉林宁安(今属黑龙江省)。长大成人后,家境贫寒的他投身军旅,从中东铁路护路军的士兵做起,至“九一八”时已是驻防牡丹江火车站的连长。日寇入侵之际,陈龙毅然率部起义,投奔救国军王德林部,在牡丹江一带屡立战功,年仅22岁即升任团长。也就是在救国军里,陈龙平生第一次接触到了李延禄、周保中等共产党人。在周保中的帮助教育下,陈龙从朴素的爱国爱民思想出发,完成了向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转战于吉东、东满、南满一带。在东北抗日联军中的最高职务是第二军参谋长,这支部队是中国共产党在东满地区建立和领导的抗日武装,是杨靖宇指挥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长王德泰、政委魏拯民先后担任第一路军副总司令,为抗日革命捐躯沙场。该军下辖三个师,其中第六师是政治军事素质最优、战绩最著的主力部队,而该师师长就是金日成。该师改编为第一路军第二方面军后,金日成改任方面军司令。担任这样一支部队的参谋长,足见陈龙在东北抗日联军中的重要地位。

  在1936年3月13日的日记中,周保中记述了陈龙的一项战绩:[1]

  “我二、五军联合部队,得刘参谋长汉兴同志之工作计划,以轻捷敏妙之诱敌手段,将驻屯三道河子之走狗军第二十七团一连武装解除。获得三八式步枪七十二支、十一年式轻机两挺,子弹万余发,该连连长有反日救国之热忱,投诚我军,其余官兵除九名愿反日救国外,悉获释放。此二月十X日事。敌人虽因此而调集兵力于东南区,但未若往例之积极行动”。

  对于从不轻易赞许人的周保中来说,能够这样记述陈龙的战绩,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

  1936年,经周保中的提议,陈龙被派往苏联,进入斯大林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第八分校学习。在此期间,陈龙多次向陈潭秋汇报了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陈龙”这个名字也是陈潭秋所取的,遵照陈潭秋的指示,陈龙还曾为《救国时报》撰文宣传抗联事迹。

  同陈龙一样,蒋泽民也来自东北抗日联军,来自周保中的麾下。他于1913年生于辽宁黑山,在“猪倌”和长工的辛劳中度过了童年岁月。1931年9月参加抗日义勇军,转战于辽西一带,1935年参与组织珲春县大荒沟伪军起义,投奔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后转入第五军,在老黑山、南马场、罗子沟等战斗中表现勇敢,1935年底被选送苏联学习,进入斯大林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第八分校,后又在许光达领导下学习坦克技术。

  早在东北时期,蒋泽民就从地下党员、老工人耿振义口中,听说过“共产党是为穷人谋利益的政党,毛泽东和朱德是共产党的领导人。红军和人民革命军都归共产党领导,杀鬼子,除恶霸,救穷人,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2]到苏联后,通过学习《救国时报》,蒋泽民更加仰慕毛泽东和朱德。

  1938年,蒋泽民和陈龙先后回到延安,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随后,蒋泽民历任抗大第四大队第一中队一区队队长、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交通班班长等职,陈龙先在马列学院(即中共中央党校)担任游击战术教官,结合东北抗日战争的实际,讲授毛泽东的“十六字诀”。1939年2月调中央社会部,历任治安科科长、“七大”警卫处长等职,担负锄奸反特工作。

  在延安期间,陈龙和蒋泽民多次与毛泽东见面,为毛泽东的人格和睿智所深深感染。那难忘的情景永远铭刻在蒋泽民心中:[3]

  毛泽东转过脸问我:“蒋泽民,你谈谈吧,你参加义勇军了吗?

  “主席,我参加了义勇军”。我把“九?一八”事变后离家出走的经过详细地作了汇报。

  毛泽东听后乐了,掏出一支烟点燃,吸了两口,说:“人小志气大,抗日热情蛮高的嘛。那么,你们这队伍打了多少仗啊?

  毛泽东的提问引起我的兴致,颇自豪地说:“主席,在大虎山一带,我们是第一个与日军作战的小部队”,接着,讲述了桑林子、粘家窝棚、刚家沟、打江屯等战斗。

  毛泽东听得很认真,又问:“你们最大的一仗是在什么地方打的?

  “在新立屯,把交通要道新立屯大桥炸了,破坏了敌人运输线……

  我津津有味地讲完,毛泽东已经吸完了一支烟,又掏出一支点上,望着远方的天空问:“你们这支队伍坚持了多久?

  我想起了1933年深秋那个血雨腥风的傍晚,更想起寻找“朱毛”的艰难……

  待我讲完已泪流满面。受我情绪感染,他们也沉默无语,还是毛泽东打破了这沉默。他指着路旁的小草说:“你们看,春天到了,小草都长出来了”。

  我们顺着毛泽东指的方向望去,见到黄褐色的土地上点缀着一片片绿色,那是小草,有刚出土的,有的已长出一寸来高。我蹲下身去,摘了一棵,放入嘴里,一股股淡淡的清香赶走了心中的苦涩。

  毛泽东望了望我,意味深长地说:“别看这一棵小草,它破土而出需要很强的生命力呢。它原来是颗种子,在土里发芽,然后冲破那一道道土层,才能拱出地面。人生的道路也不是平坦的,有坎坷,有时也有沟壑,要有勇气冲破它们”。

  顿了顿,他又说:“革命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艰难曲折的过程。泽民,就拿你刚才讲的义勇军小部队说吧,开始轰轰烈烈,可是后来为什么失败了呢?因为大家没有团结起来,没有一个统一的正确领导。在革命实践中人们很快认识了这个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军”。

  我认真地听着,认真领会毛泽东讲这番话的意义。突然,毛泽东话锋一转问:“泽民,你是什么时候参加抗联的?

  毛泽东的问话再次把我带回“昨天”,眼前又出现了那起义的熊熊大火……我向他讲述了大荒沟起义。

  随着每天的散步,毛泽东对我们提出的问题逐步深入。他详细地询问了抗日联军的战斗、抗联将士的艰苦生活。

  在挑选去重庆的警卫人员时,毛泽东主动问及陈龙,当李克农讲到陈龙曾任抗联第二军参谋长时,毛泽东当即拍板:“那么还是去个武的吧”。[4]随后,按照党中央的决定,陈龙化名陈振东,担任毛泽东的警卫秘书。毛泽东抵达重庆后,当时正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担任周恩来副官的蒋泽民改任毛泽东的副官,在陈龙领导下担负毛泽东的警卫工作。毛泽东身边有着来自东北抗联的警卫,这一事实大大震惊了清一色江浙出身的蒋介石周围“一班人”。

  在重庆的43天里,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不惧风险,与国民党要员、各界民主人士、外宾和群众进行了广泛接触,在局势复杂、特务遍地的山城,陈龙和蒋泽民时刻陪伴在毛泽东身边,经历了无数次紧张惊险的时刻。回忆那朝夕相处的情景,蒋泽民心潮起伏:

  “我深情地望着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和胡乔木,深深地敬意从心头升起,为了捍卫人民的军队和解放区,他们不屈不挠,竭尽全力,与国民党的代表们进行着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5]

  “红岩小楼里的灯光,映照着毛泽东那繁忙的身影;红岩小楼里的光辉,照亮了人民的心”。[6]

  在谈判间隙,陈龙利用每天清晨散步时间,向毛泽东汇报了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情况,汇报了杨靖宇、魏拯民、周保中的英雄事迹,他还通过情报关系,获取了国民党特务企图暗杀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的情报,并迅速上报周恩来公布于众,在舆论压力和中共严密的安全保卫措施下,暗杀阴谋胎死腹中。

  10月11日,在签订《双十协定》的第二天,毛泽东平安回到延安,历时43天的警卫任务圆满结束。今天,在历史资料中,人们可以见到两张照片,一张是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胡乔木、陈龙和张治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在延安机场登机前的合影。另一张是10月11日登机返延之际,毛泽东与张治中、张澜、郭沫若、邵力子及其夫人傅学文在重庆九龙坡机场的合影,蒋泽民头戴礼帽,站在毛泽东身后,忠诚地执行着警卫的职责。

  重庆谈判结束时,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斗争已进入关键时期,党中央已确定所有东北干部一律返回东北,陈龙和蒋泽民也提出了返回东北的要求。从中国革命的大局出发,毛泽东放弃了原定将陈龙留在身边的计划,亲自送别陈龙和蒋泽民踏上了新的征途。

  1945年底,陈龙和蒋泽民回到了他们为之付出热血的白山黑水,回到了日夜思念的老首长周保中和战友们身边。此后,陈龙担任东北局社会部副部长、东北人民政府委员、东北公安部副部长等职,在东北局和彭真、陈云的领导下,主持侦破了李兆麟被害、汉奸蒋特姜鹏飞阴谋暴动等重大案件,在新解放区清除反动势力、建立革命秩序。蒋泽民主持建立了我军第一支坦克队。1946年4月,在周保中的指挥下,蒋泽民率坦克部队参加了解放长春的战斗,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后历任图们办事处副处长、蛟河办事处处长、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汽车三团、四团团长等职,致力于建立东北解放区与朝鲜的联系、为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特别是塔山阻击战的后勤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8月1日和3日,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周恩来电告东北局,拟调陈龙来中央工作。[7]随后,陈龙担任南京解放后首任公安局局长、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副部长等职,在党中央领导下,协助罗瑞卿镇反肃特和建立社会治安,奠定了新中国公安事业的基础。从1949年至1954年,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三次拟议调陈龙担负毛泽东警卫工作。1954年后,陈龙身患重病,在周恩来的关怀下赴苏治疗。在此期间,陈龙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协助周保中处理抗联历史遗留问题,为在苏联蒙冤的战友们昭雪。

  东北解放后,蒋泽民随军入关,圆满完成了护送毛泽东和党中央从西柏坡进入北京城的任务,随后参加了向全国大进军的战斗,一直打到广西。1950年至1953年,蒋泽民参加了抗法援越和抗美援朝战争,出色的履行了国际主义义务。回国后,蒋泽民历任沈阳军区后勤部车船部副部长、生产部长、总后车船部副部长、总后军输部顾问等职。晚年撰写了《忆毛泽东在延安》、《在伟人身边的岁月》等回忆录。

  1958年10月14日,年仅48岁的陈龙英年早逝,周恩来向他敬献花圈,李富春为他致悼词,周保中抱病前来,最后送别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罗瑞卿的挽联写道:[8]

  “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赤胆忠心,不愧我党优秀党员。

  同特务间谍坚决斗争,勇敢机智,堪称模范公安战士”。

  2012年,百岁高龄的蒋泽民也与战友在九泉含笑重逢。但他们在毛泽东身边的岁月,作为毛泽东与东北抗日联军革命情谊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留给了历史、留给了后人。

  注释:

  [1] 周保中:《东北抗日游击日记》,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页。

  [2][3][5][6] 蒋泽民口述 吕荣斌撰写:《在伟人身边的岁月》,红旗出版社1998年版,第29、186-187、349、359页。

  [4][8] 修来荣:《陈龙传》,群众出版社1996年版,第163、438页。

  [7] 《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09-2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