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访苏遭何冷遇怒称:我再也受不了了
核心提示: 有一次,他声称要放弃早先的为期三个月的访问计划,说他打算马上回国,让周恩来留下来处理有关起草和签署苏中两国间的条约及其他文件的事宜。可是,斯大林没有做任何事情来改变这种局面。最后,毛对柯瓦廖夫说:“我再也受不了了,照现在这个样子,我没办法克制自己。”
毛泽东访苏 资料图
本文摘自:《法制晚报》2015年10月7日第A14版,作者:佚名,原题:15份俄文绝密档案中的毛泽东
有人建议把精通俄语的岸英带来做翻译,毛泽东断然拒绝
毛泽东也在为与伟大导师的会面做着类似的准备。他很紧张,各种各样的想法,包括最不可能成为现实的种种担忧。他急于见到斯大林,当面向他祝贺他的70岁生日,送给他自己亲自挑选的许多礼物。他想与斯大林进行长时间的会谈,也想与莫洛托夫谈一谈。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他认为莫洛托夫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家。另外,他也想在苏联休养一下,治治病。
他此行最大的愿望是,在中苏两国间达成一项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并获得3亿美元贷款。他随身带着一个以陈伯达为首的一群官员组成的工作小组。
除了陈伯达以外,毛此行只带了一个名叫叶子龙的秘书,另外还带了警卫处处长汪东兴、警卫员李家骥和翻译师哲。师哲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在苏联生活过很长时间,精通俄语。他的俄文化名是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卡尔斯基。
柯瓦廖夫曾建议他把精通俄语的岸英带来做翻译,毛断然拒绝。虽然他已经宽恕了这个“犯上作乱的家伙”,甚至欢迎他和他的年轻妻子每个周六来中南海做客。岸英是在1949年结婚的,媒人是刘少奇。
12月初,在罗申大使和柯瓦廖夫的陪同下,毛泽东离开北京。柯瓦寥夫回忆道:解放军严密地警戒着从北京到中苏边境的全部铁路线。在毛的列车行将通过的这条线两侧,每隔50米就有一个士兵在警戒,一律面向外侧……从北京到奥特堡尔车站,携带自动武器的士兵们排成了一个连续不断的漫长的人链。如此如临大敌的警戒并非无的放矢。尽管采取了如此严密的安保措施,在天津附近的铁轨上还是发现了一颗手榴弹。
车站欢迎仪式上的讲话并没有引起热烈的反应
12月16日正午,装饰着中苏两国国旗的毛泽东的专列驶进了雅罗斯拉夫尔车站。天气很冷,欢迎仪式极其枯燥和流于形式。参加欢迎仪式的那些人显然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好。他们应该拥抱或亲吻毛泽东呢,还是仅仅握手了事?不要忘了,直到那时为止,对他们来说,在正式场合毛一直是“先生”,而非“同志”。进了站台之后,他转向莫洛托夫和其他苏联政府的高级官员,说了声:“亲爱的同志们和朋友们!”但这句话并没有引起热烈的反应,一切都是生硬的和拘泥于形式的。气候和仪式一样不友好:酷寒的天气使人脸颊生疼,刺骨的寒风呼啸着。因为太冷,欢迎仪式只好缩短时间。
当晚六点,他受到了斯大林的接见。这次会面为时不长但很不寻常。斯大林首先谈了谈世界“和平的前景”,然后就把话题转到了最让他放心不下的问题即新民主主义及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上面了。他毫不含糊地强调说:“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顾及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也试图软化毛对西方世界的严厉的立场,指出:“你们没有必要挑起与英国人的冲突……关键在于,不要急于挑起冲突,而应避免冲突。”毛不得不再次安抚斯大林,说“迄今为止”他们既没有触动民族资产阶级,也没有侵犯外资企业。
这次会晤之后,毛在“姐妹河”郊外别墅无所事事地待了四天半。斯大林也不再邀请他,毛不知道斯大林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莫洛托夫、布尔加宁、米高扬和维辛斯基礼节性地拜访过他,但与他们的谈话显然不能令毛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