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生活会不能“秀一场”

17.06.2014  14:04

当前,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关键期。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别到各自联系点出席指导专题民主生活会,有力督促联系点讲认真、动真格,各地各单位以此为标杆,提高标准、从严把关,专题民主生活会“”味十足,普遍开出了好的效果。

然而,有的地方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党员领导干部自我批评,说来说去就是学习不系统、调研不深入、急于出“政绩”那几条,见不到具体人具体事,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避而不谈或避重就轻。有的地方开展批评时,对“一把手”都说作风霸道、主观武断、听不进不同意见,对副职都说工作不主动不积极、干事没创新不大胆,对年轻干部都说经验不足、心浮气躁,对年龄大的同志都说有“船到码头车到站”思想、斗志不足……这些批评就像从生产线上下来的“产品”,批评看似有了,实则没有针对性。有的地方甚至把专题民主生活会当作一场秀,谁批评、说什么、讲几条,都事先设计好,甚至几番彩排演练;还有的明文规定书记批别人每人3条意见不少于300字,市县长批别人每人2条不少于200字,其他班子成员相互提意见每人1条不少于100字……且不论这些批评意见本身客观与否、质量如何,单是规定如此“细致”,就与实事求是的要求相距甚远,与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就提出的“有什么问题就说什么问题,有多少就说多少”的原则背道而驰。

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于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但根子在此前早就埋下了。治病治本,查因溯源,理所当然地,解决问题的方子也要从“”找起。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实践活动第一个环节是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旨在解决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但从目前看,一些地方单位没能解决好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思想顾虑。有的有“”的思想,怕自我批评多了,被人家抓“辫子”;怕对别人的批评重了,得罪人、伤和气。有的有“”的意识,问题往轻了说,原因往客观上找;听听别人怎么说,别人说了我再说,等等。没了“高起点开局”,也就无从谈起“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思想“开关”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好。

在认识过关基础上,应给予查摆剖析、形成对照检查材料更多时间、精力。从成功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地方单位看,查摆准了、剖析透了,形成好的对照检查材料,专题民主生活会就成功了一半。网上照抄照搬、网下拼拼凑凑、别人代笔代劳,肯定形不成好的对照检查材料。在此环节,关键是对照查摆的标准务必明确具体,中央列举和地方自查的“四风”表现、信访积案旧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背后的“四风”问题,都应作为查摆剖析的切入点和对标尺。同时,查摆问题,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环节缺一不可;撰写对照检查材料,“一把手”亲自把关、班子集体讨论、上级审核把关,程序同样缺一不可。

专题民主生活会质量高低,一个显著标志是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否认真开展起来,党员领导干部是否普遍受到心灵的洗礼和震撼。没有前期工作铺垫,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那些还未做好准备的地方、单位,务必不能有“”的思想,别急着开会,还是应认真把基础工作做实,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出高质量才能水到渠成。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