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国民党抗战老兵离世 生前望看到抗战纪念阅兵

17.07.2015  11:59

  卢少忱的儿子看着父亲抗战期间的照片向北青报记者讲述他父亲最大的心愿——看到抗战胜利日纪念阅兵

  “父亲患心衰,医生让卧床,但他还在偷偷走动,进行锻炼,就是想能亲眼看到70周年阅兵,也想获得一枚国家颁发的70周年抗战胜利勋章,结果还是没能等到。” 曾是“西南联大八百学子从军壮士”远赴滇缅作战的93岁抗战老兵卢少忱于前晚21点50分过世,卢少忱的儿子卢先生昨日(16号)收拾卢老的遗物时,叹了口气说道:“就差不到两个月了,父亲曾那么想坚持到阅兵那一天。

  今天上午,抗战老兵卢少忱追悼会将在煤炭医院举行,按照卢老特意留下的嘱托,后事一切从简,不举行公开仪式。北京抗战志愿者薛刚在微博上写道:“卢少忱老英雄离开了我们,前往天堂与昔日的战友们归队集合了。

   曾获得习近平接见 被赞“艰苦卓绝

  昨天下午,在卢少忱老人家中,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到,一进门屋内显眼位置摆放的是一张习近平在抗战胜利69周年纪念日接见抗战老兵时与卢少忱握手的照片。卢先生说:“这张照片是我们从新闻联播中截图的,父亲非常珍贵,还复印了送给亲友。

  卢少忱的女儿卢女士记得,父亲说过去的一年是值得记住的一年,这一年抗战老兵卢少忱两次获得习近平接见。去年7月初,卢少忱接到抗战纪念馆电话,问候他近来身体如何,邀请他参加7月7日的抗战纪念活动。“父亲挺激动的,一直盼着。”卢女士当天开车带父亲到纪念馆后,就被安排到休息室休息,等父亲参加活动后见到她,第一句话就对她说:“我和习主席握手了。

  卢少忱后来讲述,习主席在与自己握手时,曾问自己是哪个部队的,卢少忱回答自己是中国驻印军,在印度缅甸那个战场。卢先生说:“习主席的话让父亲一直难忘,父亲讲习主席当时对他说,艰苦卓绝啊。

  “我们在参加活动之前只知道有领导要参加活动,但没想到是习主席。”卢女士说,父亲平时喜怒不形于色,但那天能感觉到他挺开心的。

  另据媒体报道,2014年9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卢少忱也应邀参加此次座谈会。

   抗战经历

   考取西南联大 投笔从戎远赴缅印作战

  卢少忱祖籍广东梅州,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时,15岁的卢少忱正好住在北京虎坊桥一带。他曾看到过从卢沟桥下来的中国士兵,拿着大刀。日军占领北平后,卢少忱在学校里被逼学日语,还为此转了一次学。他曾说当时感觉太压抑了,忍不下去,不想当亡国奴。

  1940年初,卢少忱辗转来到了昆明,经过考试,卢少忱考上了西南联合大学文学院历史专业。1942年5月,日军占领缅甸,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失败。据清华大学新闻网一篇文章,1943年11月9日,主持西南联大校务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召集学生开会。他在会上说,平时只恨没有机会报国,现在机会来了,国家需要你们。梅贻琦同时说明,这次从军的学生,将参加对日作战,主要承担翻译和技术工作,服务期为两年,四年级学生服务期满准予毕业。

  卢少忱当时是四年级学生,当即报名从军,投笔从戎加入中缅印战场的中国驻印军参加抗战,成为了著名的“西南联大八百学子从军壮士”之一。据报道,在昆明的西南联大旧址,矗立着一块由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额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中记述西南联大先后毕业学生两千余人,从军旅者八百余人。这座石碑的背面,镌刻着1946年5月4日立碑时收集到的834名从军学生的姓名,卢少忱名列其中。

   为防止日军反扑 端冲锋枪不敢睡觉

  抗战老兵志愿者薛刚介绍,1944年3月卢少忱在译员训练班经过两周的训练,便和战友们乘坐C—47运输机,沿着“驼峰航线”,飞抵印度利多。卢少忱老人在缅印战场先后服役于后防野战医院及独立战车2营,并亲历了被誉为“绞肉机之战”的密支那战役及八莫战役。他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回忆,参加密支那战役时,怕敌人偷袭,夜里不敢睡觉,就端着冲锋枪等着。

  在缅甸战场,卢少忱和战友们要克服疾病、蟒蛇和蚊虫的困扰,还曾以蟒蛇为食。密支那战役结束后,卢少忱奉调回到印度。当时成立的中美混合战车指挥部,下辖两个战车营,正在印度东北部的萨蒂亚进行坦克、炮兵和汽车训练,他受命担任翻译。

  如今在卢少忱生前居住的屋中,还挂着一张他在战车营的大幅黑白照片,照片中卢少忱身着戎装,手扶炮筒,蹲在战车上。卢少忱儿子卢先生介绍,这张大幅照片此前曾在中国抗战馆展出,撤展后,抗战馆将照片赠予卢老,照片的文字介绍写道:“1943年,还差半年即将毕业的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学生卢少忱和几位同学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中国远征军。

  1945年8月15日,卢少忱正在进行坦克训练,通过收音机听到了日本投降的消息,找到了部队里西南联大的同学,大家相拥而泣,一起高唱起母校校歌。1945年10月,在服役了一年半之后,卢少忱复员回到昆明,在西南联大领到了毕业文凭。

   退休生活

   志愿者为卢老与老伴拍最后合影

  卢少忱是一名抗战老兵,有着那个时代国人在国难下的坚忍不拔,卢老也有着那个年代的浪漫,对爱情忠贞不渝。1950年2月18日卢少忱与爱人在北京团城结婚,退休后每年的结婚纪念日两位老人都会尽量回到团城拍一张合影,卢少忱曾经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说过:“我们自己的情人节,就是2月18日结婚纪念日。

  卢少忱大学时的专业是历史,新中国成立后被分配到当时的文化部文物局,工作地点就在北海团城。卢少忱记得当时团城年久失修,他和同事既在这里办公,又开始对团城进行保护,而自己也是第一对新中国成立后在团城结婚的新人。

  在卢少忱屋中,除了抗战时的照片,最多的就是与爱人的合影,相隔数十年,照片中团城乾隆御封的古树“白袍将军”依然挺拔,相依而立的两人则逐渐从青丝到了白发,一组照片见证了两位老人看似平淡却又忠贞不渝的爱情。1988年退休后,买了相机的卢少忱更是每年的2月18日都会携爱妻到团城内拍一张合影。2013年,卢少忱老伴因为患病不适于外出,当得知两位老人两年没有再回到团城,经过本报报道,有志愿者在2月18日这天到老人家中为老人再拍结婚纪念照。2014年的2月,抗战老兵志愿者再次为两位老人拍了合影,这也成为了两位老人最后的合影。2014年7月,卢老的爱人过世,2015年7月15日,卢少忱与爱妻在天堂团聚。

   热心在街道教英语 是铁杆国安球迷

  在北京市民讲外语网站中,卢少忱2011年获得朝阳区外办推荐,卢少忱从2003年开始,自告奋勇地当上了社区英语教员。“80多岁(当时年龄)的他每周讲2次课,从几岁的小孩到几十岁的老人都愿意听他讲课,他的学员不仅限于本社区,其他社区的人也都赶来听课。

  薛刚介绍,卢少忱老人不仅热心社区公益,也是一名真正的体育迷,卢老还是一个铁杆的国安球迷。薛刚介绍,老人生前曾有一个心愿,到工体看一场国安的主场比赛,但由于各种原因,卢老的这个心愿一直未能完成。

   抗战老兵

   国民党抗战老兵今年已有四人在京过世

  “从今年初到现在,又走了四位。”北京老兵志愿者薛刚今天将参加卢老的追悼会,近年北京国民党抗战老兵过世,只要在北京他几乎没有缺席过。“就是想送老人最后一程。

  “关怀抗战老兵就是与时间赛跑,这句话说了好多年了,现在时间是越来越少了,目前我们志愿者掌握的在北京的国民党抗战老兵还有40余位。”薛刚介绍,在北京的抗战老兵绝大部分都超过90岁了,“近几年不少老兵身体状况下降,想找到不耳背的老兵都难,现在口述感觉越来越难做了,更不要说不停有老兵离开我们。

  文/本报记者 李涛 摄影/本报记者 郝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