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瓦罐汤欲申报省级非遗 千年技艺渐被简化
一碗拌粉,一碗瓦罐汤,是南昌人早餐桌上最常见的美食。4月20日,记者获悉,即将列入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南昌民间瓦罐汤,正积极准备申报省级非遗名录。
千年传统技艺渐被简化
民间瓦罐汤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煨汤记》中记载有“瓦罐香沸,四方飘逸;一罐煨汤,天下奇鲜”。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梅联华介绍,民间瓦罐汤于宋嘉祐年间(公元1056年)形成于南昌,流行于南昌、九江、景德镇等地。当时,南昌的商业繁华地段皆有瓦罐汤店。清末民初,民间瓦罐煨汤灶得到改进,采用了高约1.3米的瓦罐取代土灶,传至今日,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传承。
“然而随着城市生活的变化,瓦罐汤的煨制过程也逐渐被简化,使民间瓦罐汤失去了原有的味道。”梅联华表示,如何保护民间瓦罐汤的传统技艺,成为当下最急迫的问题。
申报省级非遗留住美味
梅联华介绍,南昌民间瓦罐汤制作技艺、传承有多种形式。一种由民间传统而效仿,相传南昌一才子将所盛食材用炉灰掩埋而获味美可口的煨汤,老百姓由此而产生灵感,纷纷效仿。另一种是饭庄带徒传承,目前能够查到的资料是在宋嘉佑年间,新建县人李茂发自小目睹母亲用大灶煨汤,在新建县乐化街上开一饭店,并亲自带徒经营。
去年,东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将民间瓦罐汤这一传统技艺,向南昌市申报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已通过了评审会,将正式列入市级非遗名录。”南昌市群艺馆副馆长李琦告诉记者,该馆正在对民间瓦罐汤技艺资料进行普查、搜集和整理,积极准备申报省级非遗名录,下一步还将向国家级非遗名录“进军”。
记者从南昌市级非遗名录项目书中获悉,南昌民间瓦罐汤第一代传承人为新建县人陶大妹(1831~1888年)。农闲时,其自采中药配以煨制汤料,根据身体状况进行食补,目前已传承到第五代。
今后瓦罐汤可带出国门
为了打响南昌瓦罐汤这张亮丽名片,南昌市还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一是成立南昌市民间瓦罐汤研究协会,将南昌市民间瓦罐汤经营组织起来,统一店名,设立分店,设计瓦罐汤标志;编写《南昌民间瓦罐汤》一节,记载南昌瓦罐汤发展历史;利用现代网络筹办南昌民间瓦罐汤网络,建立数据库。
此外,南昌民间瓦罐汤的第五代传承人欧阳振卫,通过与高校合作,解决了瓦罐汤不易保存的难题,将瓦罐汤煨制后真空包装,配以加热包,加入冷水即可食用,解决了瓦罐汤“走出去”的难题。
“我们希望每年能举办一场南昌民间瓦罐汤高峰论坛,邀请海内外瓦罐汤业内专家和从业人员参加,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李琦说。(记者陈文秀)
即时·点评
拌粉加瓦罐汤,就是南昌人心目中的“炸鸡和啤酒”,但是啤酒易得,瓦罐汤却因运输携带不便的瓶颈,不仅限制了其影响力的提升,而且作为城市名片的品牌价值也难以发挥。瓦罐汤如若可以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项民间传统工艺不但有了成文的“落脚之地”,对于瓦罐汤的推广宣传也有了更为宽广、权威且有效的平台。
不管是纵向的历史印记,还是横向的文化民俗对比,瓦罐汤的价值都可圈可点,但再好的东西也要学会吆喝,否则只能在家门口“自娱自乐”了。所以,想要将传统的好东西推广出去,一是要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二要借鉴现代化的科研技术,内外包装助推瓦罐汤“走出国门”,如能成功,将会对其他的江西特产推广产生怎样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呢?(点评:王琼)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