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筑牢水利改革发展基石 ----江西省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综述

03.01.2014  18:3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中央[2011]1号文件的春风,使得江西基层水利服务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3年时间,1461个乡镇水务站花开赣鄱大地,覆盖了全省1468个有水利建设任务的乡镇;3282名村级水管员和 1.09万名库管员奔波在山塘水库、田间地头和河湖堤岸; 7155家农民用水户协会的3.5万名会员474.3万农户,管理着1783万亩良田,约占全省灌溉面积的64%;472支包括1.05万人的防汛抗旱服务队和1598个乡镇防办,战斗在防汛抗旱第一线。

 

筑牢水利基石

      “水利基层服务体系改革之前,我们就是‘万金油’,乡镇大小事务什么都得管。” 万载县白良乡水务站站长俞晓明说。

      江西乡镇水利机构一直随着农村水利事业发展和乡镇改革的浪潮起伏兴衰,“和尚、庙、经”的复杂组合,形成了三种类型:县乡共管独立型、县管独立型、乡管农林水混合型。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后,江西开始了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艰难改革过程。

      “乡镇水务站建设成就,高安市最具代表性。”宜春市水利局副局长黄少波说。高安市人口80.8万人,辖 2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风景区,锦河、肖江、潦河支流黄沙港及袁河支流四条河流贯穿而过,拥有大(2)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7座、小(1)型水库48座、小(2)型水库264座。

      2009年高安市水利局的调研报告显示:全市共有基层水利管理人员217人,水利助理工程师3人,技术员5人,45岁以上100多人,高中以下近200人。

      “工资低,福利、保险待遇几乎为0,后来牌子也没了,人员也散了。”黄少波说,“当时市委市政府面临乡镇‘七站八所’改革积淀下来的历史难题。2011年之后的3年,宜春市几乎一年一道令,催促各地攻坚克难,市委市政府 ‘快刀斩乱麻’,决心建就建成最牢固的水利基石。

      按照高安市加强乡镇(街道、景区)水务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每个乡镇(街道、景区)设置1个公益性全额拨款事业性水务站,编制70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人员,原水管站人员按“老人老办法”管理;实行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工资、津贴等福利待遇、公用经费列入市级财政预算,每年度定编4人的每站3万元,4人以下的每站2万元;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志、统一服务窗口”的要求,解决水务站办公室场所问题,添置必备的办公用具和水利测量、设计所需设备等。

      “市委市政府下了大决心,每年拿出600多万元,彻底解决乡镇水务站建设问题。”站在一栋三层高的小楼上,黄少波兴奋地说。在这栋新建的办公楼大门处,醒目地挂着 “高安市灰埠镇水务站”的牌子,办公室、防汛值班室、会议室等洁白的墙上,分别挂着宜春市统一制作的制度牌和乡镇地图、水系图,桌上摆着统一配发的电脑、电话打印传真一体机。

      现宜春市全部乡镇水务站都明确名称、性质、人数,实名登记后,由编制部门核发管理手册、编制手册,明确了法人代表、办理了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

      江西省水利厅联合有关厅局出台了“基层水利专业技术人员三定向培养政策”,委托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三定向”方式,用5年时间定向培养2000人左右的基层水利技术人员,充实到乡镇水务站、国有水管单位,以解基层水利人才进入、培养和稳定的燃眉之急,兼作长远之计。同时,在公务员考录计划中,将基层水务站列为特殊岗位,批准基层水务站报考最低学历设为中专,将大专以下报考人员限为江西户籍、江西生源毕业生或江西省内学校应届毕业生,让水利人才“铆在基层”。

 

扎深水利沃土

      农村水利为了农民,依靠农民,只有扎根农村沃土,才能根深叶茂。在江西民生水利大发展的同时,农民用水户协会也进入鼎盛发展阶段。

      江西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871年,宜春市万载县就成立了双桥鲤陂会,其后又成立了株潭神陂陂会、井陂陂会和桂竹陂陂会等4个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自发阶段; 2002年至2007年,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始引导集中组建,按照“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管理、落实责任”的原则,按照试点、推开、推广三步进行,农民用水户协会开始进入正轨; 2008年至今,以“三有四权”(有工程权属证、有社团登记证、有管护合同,明晰所有权、确定管理权、落实使用权、搞活经营权)为核心,重点规范协会组建和运行,各级财政予以扶持,农民用水户协会进入迅速发展阶段。

      截至2013年年底,江西省有农民用水户协会已达7155家,其中在民政部门注册的有6241家,参与农户达到474.3万户,管理灌溉面积1783万亩,约占全省灌溉面积的64.04%。

      江西省财政厅对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给予大力支持,自2007年以来,在中央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资金项目中,重点对各地组建2年以上且建设较规范的农民用水户协会管辖范围内的工程建设给予补助,省财政拿出1000万元对农民用水户协会进行支持,2012年莲花县坊楼村村民用水户协会等10个农民用水户协会,被列入中央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资金项目计划。省水利厅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灌区改造等项目建设上,对条件成熟、农民参与管理积极性高的协会给予了重点倾斜支持。2011年,省水利厅联合省财政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通知》,在重点县积极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自建项目模式,对土建部分投资额在20万元以下或项目区地处山区且较为分散,批复总投资在20万元以下的单个小型灌区,由运作规范的农民用水户协会承担小农水建设任务。自2007年以来,江西每年中央和省级小农水项目资金,都用来重点扶持农民用水户协会申报的小农水项目,省级以上财政补助资金,都超过了年度项目资金的一半。

      2013年7-8月的干旱令人难忘。莲花县神泉乡上江村的田野却是一片金黄,晚稻即将成熟,小渠仍然流水潺潺,这是2010年完成了小农水建设项目和上游水源楼梯蹬水库实施了除险加固的一片水田区。每天清晨6点,农民用水户协会的7位会员,就开始为灌溉而忙,他们分段管理,一直忙到晚上。 “一把锄头放水,一个协会管水,避免了水资源浪费,减少了用水纠纷”。会长江文发说。协会都由当地德高望重,熟悉水情民情的老村干部组成,承担村防汛抗旱、农村水利项目实施、渠道等水利设施维修管护工作。协会还有一个大办公室,开会议事都在这里。

      “农民用水户协会是农民自发建立的用水组织,是一种‘草根’文化,历史悠久,影响很大,符合国情、省情特别是农村的实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省水利厅厅长孙晓山4次到万载县鲤陂,了解协会在抗旱中发挥的作用。

 

做实先锋前哨

      2013年6月,江西吉安市青原区水务局给省厅发来一条消息:人不出门,足不出户,就能“”到百里外水库、河流的情况,“”到决战洪水的硝烟。依靠科技打造成的“指尖上”防汛平台,已经运用到该区防汛各条战线上,充当了防汛的“千里眼”“顺风耳”。 

      青原区在每条河流建1处自动水位站,给每座水库安装1套水位自动监测系统,为每个山区村庄配备1套无线广播系统,把监测服务延伸到点,预警预报发布到户,实现全区覆盖。

      良好的科技设备和手段,让乡镇防办、县防汛抗旱服务队和坚守在各水库、山塘、河流的水利管理员,如虎添翼,成为江西水利反应最灵敏最迅速的先锋前哨。

      江西现有各级抗旱服务组织972个,其中市级抗旱服务队5个,乡镇级抗旱服务组织874个,县级抗旱服务队94个。省里统一为各县级抗旱服务队采购抽水、打井、清淤、运水、发电等抗旱设备7524台(套),每年用于抗旱物资设备保管维护经费不少于2万元,形成了县级抗旱服务队为主体,乡镇抗旱服务队为依托,农民自发抗旱组织为补充的抗旱服务体系。

      这些抗旱服务组织,作为抗旱的突击力量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旱减灾及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近3年,抗旱服务组织为110.9万人解决了饮水困难,抗旱浇地280.3万亩。

      2013年旱情最严重的莲花县,抗旱服务队累计出动520余人次,送水203余车次800多吨,调用挖掘机等设备,疏挖抗旱渠1.2千米,开辟应急水源10处,并先后将60余台(套)中小型抽水机免费借给各乡镇农户和农业合作社使用。

      全省1598个乡镇的防办,大大强化了防汛值守和巡查作用。来自最基层的防汛抗旱、工程建设和运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信息,在防汛中发挥着迅速和直接作用。2012年5月12日凌晨,强降雨导致宜丰县多个乡一片汪洋,数百亩农田被淹,多处河岸塌方和山体滑坡。石花尖垦殖场继红村监测员发现继红村地质灾害点很多石块滚落下来、有滑坡的可能后,立即给场部防办打电话报告,场长即刻带领干部奔赴现场,果断组织转移,村民按照预案和指定路线,半小时内全部撤离,无一人伤亡。2012年9月2日-4日的强降雨过程中,江西依托乡镇防办,充分运用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德安县、共青城市、庐山风景区通过预警,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250人,确保了群众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