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内划分“好”女人的五大类型

16.01.2015  16:11

  原标题:《水浒传》内划分“”女人的五大类型

  1.《水浒传》中的女性分类难

  《水浒传》百二十回本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577个,有姓无名的有99个,有名无姓的9个,共写了685个人物。《水浒传》中提到但未出场的人物还有102个。以上共787个人物。《水浒传》百二十回本中出现过的女性大约有78位,约占人物总数的10%。梁山108条好汉中,女人只有3个,占总数的2.8%,比例实在可怜。在这78位女性中,略为提及但不作具体描写的47人。可以说女性人物在《水浒传》人物中所占的比例是很低的。然而女性在《水浒传》中的死亡率并不低,78位人物中明确描写死亡的有34位,约占女性总数的43%。这34位女性人物的死因,大部分与不正当男女关系有关。女性人物在《水浒传》中创下的一高一低(死亡率高,性别比低)也可说是该书的一大特色,这种特色放在世界名著中也是极其罕见的。女人若是生在《水浒传》这部书中,一多半要成悲剧角色。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一部“英侠传奇”之中,几乎没有一位女性是小说的“主流人物”,她们或者在小说中充当被梁山好汉们屠杀虐待的反面角色,或者同化于好汉群体之中,或者融化在芸芸众生之中,根本不能算作一个完整生动的艺术形象。

  一般而言,我们都会都这样的感觉:《水浒》中仅有的几位出场较多的女性人物,要么不守妇道,如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娇秀、白秀英、狄太公女儿、贾氏;要么是长舌婆,如王干娘、李大娘、刘高老婆、阎婆;要么是被男性化的女人,如扈三娘、顾大嫂、琼英、孙二娘、段三娘;要么就是纯粹的受害者,如金翠莲、刘太公女儿、林冲夫人、王义之女、瓦罐寺妇人。除此之外,就是一些连跑龙套也够不上的小人物了。可以说凡是在《水浒》中出场较多的女性,几乎没有一个既符合古代“好女人”的标准,又落得圆满结局的女人。

  正因如此,对于《水浒传》中所出现的女性形象的研究,从这部小说出现之日起就一直在进行着。最近十年来,专门探讨这个问题的专文大约有三十几篇,还有一部专著《红颜祸水——〈水浒传〉、〈金瓶梅〉女性形象的文化思考》(王宜庭著,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另外还有大量“水浒”文章及专著谈到了这个问题。

  综观近年来探讨《水浒传》中的女性问题的文章,不难发现,论者们多数都强调了《水浒传》的作者对女性的无视和仇视,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对《水浒传》中所出现女性的群体划分,虽然不同学者有不同标准,并为不同类别取了不同的名称,但把这70余位女性分为三类还是大多数学者的主要取向。

  依照不同的标准,有的学者把这些女性分为:作者揭露、批判的对象,歌颂、赞美的对象和寄予了同情的对象,这是以“作者对这些女性所持的态度”的角度;还有学者把这些女性分类为“天使型”、“恶魔型”和“雄化型”,取的是人物形象本身的形象特征;另有学者把这些女性分类为“弱女子”、“女英雄”和“淫妇”,则是依照情节所作的划分;在一些“漫说水浒”类的书籍中,作者则把这些女性分类为“妖女”、“魔女”和“无面目女子”,这种划分,主观性较强。此外,还有少数文章把“作者着意刻画”的女性分为两类,一类是“三位女英雄”,还有一类是“非英雄女子”,即潘金莲、潘巧云、王婆、阎婆等等淫妇、妓女、虔婆。

  应该说,以上几种分类都有一定的道理,都是站在一定的角度对小说中人物形象进行的划分。但是,仔细读了小说之后,我们会发现,以上几种分类还是显得有些粗疏,更为重要的是,其中有些观点未必很好地解释了《水浒传》的女性观所表现出的一系列问题,还有很大的商榷空间。

  在我看来,《水浒传》中的女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当然,这里的“”、“”是相对的。而且,“”、“”内部,还可以细分。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水浒传》中的“”女人。

  2.识体明理的中老年女性

  《水浒传》中的“”女人,大致可以细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识体明理的女人,凶悍粗鲁的女人,知恩图报的女人,无奈认命的女人,夫唱妇随的女人。

  这中间,识大体明事理的女人主要是见识比较多而又受过良好教育的中老年女性,其代表人物是王进的母亲与何九叔的太太、金节的妻子秦玉兰、徐宁的娘子等。

  ①第一个出场的王进母亲

  我们先来看看东京教头王进的母亲——《水浒传》中出现的第一个女人。

  王进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无有妻小,只有一个老母亲,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王老夫人的年龄,书中没有明确交代,但肯定是过60岁了。王进是朝廷军官,收入颇丰,又无有家累,且已过世的父亲王升也曾是教头,生活条件应是相当优越的。

  王进因身染重病,不能到殿帅府点名,被新太尉怪罪,立命他去殿帅府进见。王进见新太尉竟是高俅,心中大惊,因父亲与高俅旧日有仇,当年高俅曾被父亲一棒打翻在地,三四个月无法起床。王进心知高俅定要报复,于是回家对母亲禀明,母子抱头而哭。在得知过去的仇人现在的太尉高俅寻隙报复后,老人家毅然决定与儿子远走他乡,逃到延安府避难。书中写道:娘道:“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王进道:“母亲说得是。儿子寻思,也是这般计较。只有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镇守边庭,他手下军官多有曾到京师的,爱儿子使枪棒,何不逃去投奔他们?那里是用人去处,足可安身立命。”当下母子二人商议定了。其母又道:“我儿,和你要私走,只恐门前两个牌军,是殿帅府拨来伏侍你的,若他得知,须走不脱。”王进道:“不妨。母亲放心,儿子自有道理措置他。

  我们知道,年青时过分恋家往往被人认为是没出息,不过人老了都讲究个叶落归根,只要有一点能力,没有哪个老人愿意死在异乡、做异乡鬼的——因为故乡是我们心中的一个念想。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年人是不应该,也不愿意背井离乡的。

  对于高俅寻隙报复一事,站在王母的立场,最可能也最应该的选择是妥协,她可能会劝儿子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毕竟,民不应与官斗是中国人一向的传统,也是现实的办法。再说,现官不如现管,大不了就是教头不当,杀人不过头点地,还能咋地?这些理由,任何一条提出来,都是王进母子留在京城的理由。

  不过,知子莫如母,如果因为自己而让儿子在人前屈尊,是王老太太断然不肯做的。因此,老人家选择与儿子一起逃亡。也正是因为如此,从王老太太的选择中,我们才可以看出王老夫人是一个爱子的母亲,一个了不起的母亲。要知道,一位老人家做出这样的决定,要多少刚强啊!从后来在史家庄染病的情景看,要么是老人身体算不得好,要么是离家时心里还是上了火,总之,老人家的果断背后,担心与忧虑还是有的。但即使如此,老人为了成全儿子,无怨无悔,算得上申明大义。

  是什么让一个老母千里大逃亡?是母爱的力量,因为母爱如山。选择这样一个老太太作为水浒的开篇来看,说施耐庵看不起女人的证据就明显不足。

  主意已定之后,王进谎称第二天早晨要去岳庙烧早香,首先支使张牌军去岳庙睡觉,然后母子二人连夜收拾行李衣服,细软银两,捆成一担儿挑着,到五更天又将李牌军支出门去。王进将马偷偷牵到后门外,将家中粗重都丢弃了,锁上前门,又出了后院门,将老娘扶上马,自己挑了担儿,跟在马后,趁天色未明,乘机出了西华门,取路逃命去了。一路之上,晓行夜宿,母亲病倒在史家庄上,王进端汤奉药,小心侍候。那徒弟史进也视王进老母为亲娘一般。只是王进还贪恋着仕途前程,执意要去延安府。据说王进在延安府屡立军功,官职日升,只是王进自此更无心娶妻,一直奉养老母归天。

  中国人是异常强调家庭的重要性的,对此,中国传统文化学者将其称之为“家庭本位”。中国家庭本位的主要表现是把家庭看得比个人更重要,特别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关系,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等,所要实现的是家庭的和谐。王进作为年富力强的成年人,承担着支撑家庭的重担;而王进母亲虽已年迈,仍然尽力为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王进家庭母慈子孝,生活得十分和谐,虽然家庭成员不完整,但仍能让人感到舒适和温馨。

  ②免去塌天大祸的何夫人

  何九叔的夫人在书中是一笔带过型,但这一笔却免了一场天大的杀戮。

  潘金莲与王婆等人谋害了武大,何九叔在收了西门庆的银子,不知该如何计较之时。老婆便道:“我也听得前日有人说道:‘后巷住的乔老儿子郓哥去紫石街帮武大捉奸,闹了茶坊。’正是这件事了。你却慢慢的访问他。如今这事有甚难处。只使火家自去殓了,就问他几时出丧。若是停丧在家,待武二归来出殡,这个便没甚麽皂丝麻线。若他便出去埋葬了也不妨。若是他便要出去烧化时,必有跷蹊。你到临时,只做去送丧,张人错眼,拿了两块骨头,和这十两银子收着,便是个老大证见。他若回来不问时,便罢。却不留了西门庆面皮,做一碗饭却不好?

  此时,我们能够看出何九叔之妻世故而又圆滑、精通处世之道。我们对她这样的女性的评价往往是“无正义感”,但这却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的。因为武松不在,西门庆的势力又这么大,加上事情本就蹊跷,何九叔之妻做出这样的决定不失为一个正确的决定。当然这个决定让何九叔成功避开一场灾祸做了铺垫。因为这一节,武松有了证据,因此除王婆外,其它左邻右舍没有一个人被害。以武松当时报仇心切,杀人眼红,却没有发生大的悲剧,全在何夫人的那句吩咐。

  ③让金节名利双收的贤妻

  金节,晋陵县上濠人氏。江南方腊常州副将。原是宋朝旧官,素有归降大宋之心。在宋江率兵攻打方腊、常州已被包围之时,秦玉兰劝金节道:“如今宋先锋围住城地,你素有忠孝之心,归降之意,更兼原是宋朝旧官,朝廷不曾有甚负汝,不若去邪归正,擒捉吕师囊,献与宋先锋,便是进身之计。”……其妻道:“你只密密地,寅夜修一封书缄,拴在箭上,射出城去,和宋先锋达知里应外合取城。你来日出战,诈败佯输,引诱入城,便是你的功劳。”金节道:“贤妻此言极当,依汝行之。”在妻子秦玉兰的鼓励劝说下,金节引诱宋兵入城,攻破了常州。归降了宋朝。后来金节跟随刘光世,破大金兀术四太子,多立功劳,直做到亲军指挥使,至中山阵亡。这是金节的结果。可以说,如若没有秦玉兰,金节就不会有后来的名利双收。

  ④遇事很冷静的徐宁娘子

  可以说,徐宁是梁山好汉中装备最精良的人:钩镰枪法变幻莫测,雁翎金甲刀枪不入。《水浒》不比新派武侠小说,能够出现那么多的神兵利器和密籍宝典。书中能够称道的宝贝大约有:宋江的照夜玉狮子马、三卷天书,呼延灼的御赐踢雪乌骓马、徐宁的雁翎圈金甲、杨志的祖传宝刀、林冲买的惹祸宝刀等等。至于关胜的青龙偃月刀,是否为其先祖关老爷所留,书中语焉不详,不可考证。

  徐宁的钩镰枪,算不上什么特别锋利的兵器,无非是枪法比较另类,招式比较诡异,不仅可以上马擒敌,步战交兵也不落下风。讲究的是以巧破敌,四两拨千斤。

  梁山好汉中使奇门兵器的不在少数,比如樊瑞之流星锤、项充之团牌飞刀、李衮之团牌标枪、丁得孙之飞叉、韩滔之枣木槊、史进、彭玘之三尖两刃四窍八环刀、杨林之笔管枪、邓飞之铁链、吴用之铜链,最有意思的是陶宗旺,趁手的家伙是一把大号铁锹,不枉他“九尾龟”的绰号。

  然而在这些兵器中,大出风头的还是钩镰枪,永远记载在《水浒》兵器谱上。

  话说呼延灼率领大宋正规军甫一出场,就将宋江率领的梁山草寇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宋江遭遇到出道以来最大的一个大败仗。正当宋江束手无策之际,铁匠金钱豹子汤隆献计:盗金枪将徐宁家祖传四代的宝贝雁翎圈金甲偷来,以赚其上山。

  雁翎圈金甲又叫“赛唐猊”,唐猊甲据说是三国第一猛将吕布的贴身宝甲,雁翎甲竟然犹胜三分!徐宁自然爱逾性命,上司王太尉出三万贯钱购买,徐宁楞是不肯转让。(而林冲买惹祸宝刀,要价三千贯,实买一千贯;杨志卖刀,也只不过开价三千贯。由此可见雁翎甲完全符合“价格决定价值”的市场规律)

  由此看来,徐宁当时已经达到人生事业的巅峰状态:有一门独一无二的本领,又有刀剑不透的宝甲防身,身份高贵,有妻有子,无论如何都是一个事业相当成功的军委高层干部。徐宁如果乖觉点,老老实实把宝甲收起来,砌进墙壁不要张扬,低调一点岂不甚好?可惜此人实在鼠目寸光,为了防止失窃,竟然把宝甲装在盒子里,吊在屋梁下!莫说高手时迁一进门就发现目标,便是一般的小蟊贼,只要使用“迷香 + 揭瓦”的办法,也可以轻轻松松三分得手走人!

  再说徐宁的娘子在发现“赛唐倪”被盗之后:“快央人去龙符宫报与官人知道,教他早来亲身寻”,虽然发现被盗时有些慌张,体现了女人在遇到事情时的无助。但如果不是她的冷静的分析“可央人慢慢缉纺出来,别作商议,是不要打草惊蛇”。那么被骗上山的徐宁,是不会“冷静的等待”梁山好汉的骗局的。梁山好汉的上山经历就又有一个雷同的了。

  除了上述诸人之外,《水浒传》中所写的雷横的母亲、李逵的母亲,都是慈母贤妇形象。何清的妻子,林冲看草场的李小二的妻子,都是贤惠的女性形象。

  虽然作者没有对上述女性进行外貌的描写,可她们却为男人们的功业和性命的保全起到了不可少的作用,作者的女性形象也因她们的存在而显得异常的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