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马供销社,新余基层供销社改革改出的新“样板”
基层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针对改制后基层社终端网络不健全、服务功能弱化的现状,新余市供销合作社创新、推进基层供销社建设,成功打造以水马供销社为代表的产权多元、机制灵活、功能完备的新型基层供销社,探索出一条新时期加强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供销社为农服务能力的新余路径。
组织体系“二加一”
——通过开放办社,构建产权多元的联合经济体
早在2009年,新余市供销社就尝试开放办社模式,采取股份制形式重建基层供销社,引进当地种植大户、农资经营大户等以资本或技术入股组建新的经营实体,并选用能人担当基层社主任,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方式(即基层供销社牌子、新组建的经营实体的牌子)。按此思路,由市供销社直属企业——新余市新合作资产管理公司牵头出资,组建了全市首家基层供销社企业和基层供销社——新洪供销公司和水马供销社,并于2009年11月8日挂牌成立,新合作资产管理公司出资50万元,果业种植大户、农资经营户、技术能手等4名私人股东共出资100万元,股东按照持股比例进行分红。果业种植大户何元道担任公司及基层社负责人,新合作公司派人担任副职,助推联合经济体健康发展。水马供销社自组建以来,通过市场化运作,清产核资和明晰产权,组建经济联合体,实现产权多元化,重新焕发新活力。
经过不断发展,如今水马供销社已从成立之初的“无办公场所、无仓储设施、无贷款资格”窘境,壮大到拥有固定资产2000余万元,注册资金1000万元,职工16人,实现年销售额5000余万元,并拥有了自己的700多平方米办公楼和180余亩示范果园,建成二幢果品仓库和一间农资配送仓库。2012年,水马供销社被评为全省标准化基层社创建单位。2013年,新洪供销公司被全国供销总社评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5年,何元道被评为新余市劳动模范。
经营体系“四合一”
——围绕农业需求,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经营机制
果业种植一直是新余市马洪地区的主导产业,主要种植品种有新余蜜桔、温柑、翠冠梨、黄花梨等。水马基层社和新洪供销公司成立后,结合当地经济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基础,以利益为纽带,充分发挥企业资源、资金和管理优势,组织当地农民成立了洪兴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新余市首家果业协会——马洪果业协会,形成了“基层供销社+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四位一体的复合经营模式,即基层供销社领办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灵活经营机制,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社在当地的影响力和为农服务能力。在水马供销社推动下,目前马洪地区的果树面积已发展到1.6万亩,建立示范园1000亩,果品年产量7000万斤、产值8000万元,带动3000余户果农人均年增收1.8万元,有效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服务体系“全覆盖”
——主攻薄弱环节,建立全链条式服务功能
水马供销社通过领办带动作用,着力实现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增进社会效益,积极为“三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将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产前,让农民在家门口买到质优价廉的放心农资商品,经销的农资商品100%都是国家合格产品,在源头上严把了质量关,并采取延长营业时间,实行电话预约、送货上门等便民措施,自备3辆运货车,服务到家,大大提升了水马供销社在农民心中的地位,树立了基层供销社改制后的新形象,同时采取赊账方式为社员和会员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支持其生产发展;产中,利用与专业院校的科研合作优势,推进模式化栽培并提供相关技术指导,每年组织专家为果农进行果业种植技术培训,年培训果农1000余人次;产后,通过为提供市场销售信息、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等方式,帮助当地果农开拓市场,每年为马洪地区购销新余蜜桔、翠冠梨2000余万斤,有力推动当地农产品增收见效。
“水马样板”的成功实践,是新余市供销社直面新时期发展形势、主动改革作为的生动缩影,目前该市供销社已在全系统推广此样板,分宜县供销社以“服务兴社、合作兴社”为宗旨,实行项目带社、能人治社模式,改造提升了双林供销社、杨桥供销社和城关供销社,渝水区社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社有企业和基层能人等主体,采取联合合作、股份制、能人承包和基层社资产改造提升等多方式,新建改造了水北供销社和下村供销社。全市供销社系统已累计完成了16个基层社的改造提升,基层社的“破茧重生”,切实增强了供销社为农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