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水保院开展赣江与东江源头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科考

07.12.2015  08:26


科考队考察赣江源头

无人机野外综合调查

无人机航拍红砂岩侵蚀地貌

土壤辨识与讲解
 

11月25日~12月1日,省水保院科考队员在杨洁总工的带领下,赴赣州开展了赣江和东江源头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科考活动。
      本次科考活动是省水保院组织的五河源头及鄱阳湖区水土保持生态科考的组成部分,范围涉及泰和、兴国、赣县、崇义、定南、寻乌、石城、宁都等8个县,行程3000多公里,主要围绕赣江、章江、东江源区生态保护与治理等科学问题展开考察,重点考察赣江、章江、东江源区特色植物资源、地质土壤分布、典型侵蚀劣地及治理、特色产业及开发模式等内容,并与当地水文局、水保局、有关农林部门及当地老百姓座谈交流,深入全面了解当地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借助先进无人机设备,对沿途的兴国塘背小流域、赣县田村崩岗群、寻乌稀土矿区及宁都红砂岩侵蚀劣地等重点生态治理和保护区开展低空航拍。

本次科考邀请江西农业大学、赣州市水文局相关专家进行野外指导,并借助先进科技手段,突破以往调研眼见所不足,并获取了丰富详实的影像资料,为后续开展赣南地区生态评估、治理和科研攻关搜集了重要基础资料。

    “五河一湖”是江西独特的水系特征。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这“五河”流入鄱阳湖,经湖口注入长江,形成一湖连五河的水系格局,孕育了江西独特的生态优势。中科院原常务副院长孙鸿烈院士指出,“水土流失是各类生态退化的集中反映”。“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区自然资源丰富,其生态环境优劣与水土流失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到鄱阳湖全流域的生态安全。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环境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压力不断增大。为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寻求大湖流域综合开发和生态保护新模式,加快鄱阳湖流域水土资源保护和利用,保障鄱阳湖“一湖清水”,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新任务,省水保院决定开展“‘五河’源头、鄱阳湖区和东江源区水保生态科考活动”。本次科考活动的目的是:以问题为导向,探寻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问题及形成原因;调研总结各区域水土保持成效、经验、模式与技术,凝练不同类型区水土流失防治的关键措施与技术路线;宣传、推广和普及水土保持科技知识,增强公众水土流失忧患意识和生态危机意识;多角度了解人类活动对流域健康和持续发展所产生的威胁,提出我省水土保持生态保护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