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体输血”遭遇医保瓶颈 高价设备成摆设
央广网南京3月17日消息(南京台记者屠强华)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血液永远是稀缺的资源,能不能用自己的血来自救?这种做法有一个专业术语叫“自体输血”。国家卫计委为了推广“自体输血”,要求三级医院自体输血量不得少于总用血量的15%。但是在江苏,自体输血的推广却遭遇了医保瓶颈。
自体输血是怎么回事儿?举个例子:市民张先生要做胆结石手术,他可以事先抽出三百毫升的血液,放入血液回收机回收、净化,等到他手术的时候,再把清洗之后的血液回输给他。江苏省血液中心主任孙俊说:自体输血不仅可以缓解血液紧张,同时也是最安全的。因为科学发展到今天,还不能完全保证血液安全,输别人的血还是有一定风险,要么排斥,要么在创口期可能会有疾病传播。自体输血一点风险都没有,自己的血输给自己,不可能排斥,也不会传染疾病。
其实,早在1998年,中国的《献血法》就明确提出:国家提倡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在欧洲国家,接近九成的非紧急手术是在自体输血的支持下完成的。国家卫计委为了推广自体输血,要求三级医院自体输血量不得少于总用血量的15%。但实际上,在江苏,15%的比例远没有达到,医院花了大价钱买来的血液回收机,也成了摆设。
对于患者来说,自体输血没有纳入医保,价格太高是最大的顾虑。因为一台血液回收机运行一次,使用的基本耗材费平均在700到1000块钱,而血液中心的供血每袋耗材费是220块钱,而且异体输血在医保范围内,70%左右都可以报销,但自体输血,费用全得自己承担,这让很多患者望而却步。
对于医院来说,即使买一台国产的血液回收机,也要10万块钱左右,但高价买回来的机器,单次使用成本很高,患者选用的也比较少,难以产生效益:所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江苏最大的现实问题是成本比较高,而且没有医保支持,即使靠所谓的硬性指标考核,也依然难以推广。所以有关人士也呼吁,尽快把这一块纳入到医保并且通过奖惩机制鼓励医院去进行推广,如果自体输血达到用血总量15%的标准,以去年江苏总献血量270吨计算的话,一年可以省下40吨的救命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