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共青城市:湖畔“少年”初长成
地处昌九之间的共青城,在去年7月被列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先导区之后,便肩负起昌九一体化战略的重要使命,力争走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新路,为昌九一体化建设做出更多贡献。共青城,因此再次吸引了全省的目光。
短短一年多时间,共青城市紧紧围绕“建好先导区、率先奔小康”的发展主题,实施了一大批工业和城建项目,掀起了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实现一年“四大变”。
最明显的变化:承载平台拓展,城市面貌改善
决战南湖新区是共青城先导区建设的第一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南湖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显著成绩。如今,南湖新区37公里“四横四纵”路网及绿化工程基本完成。9月1日,科教城项目建设正式在南湖新区启动。为支持科教城项目建设,该市研究出台了项目建设优惠政策,通过多种激励机制激活内生潜力推动科教城建设,与科教城项目配套的医院、学校、商业网点等配套设施也将同步规划建设,从而拉开了南湖新区产业项目建设序幕,标志着南湖新区进入了布项目、强功能、聚人气阶段。
工业园区10条、25公里道路建设快速推进,城南高速互通、昌九大道、共星大道建设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融入昌九、连接周边、覆盖全域、内畅外连的交通网络体系初见雏形,大大优化了发展平台。
与此同时,老城区的改造也是如火如荼。珍珠湖综合整治及周边危旧房改造、卫生城市创建、园区征地搬迁等重点工作先后启动,半年时间收储土地3万多亩,征迁房屋100多万平方米,为下一步的发展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集景观、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珍珠湖公园加快建设,温馨家园、湖滨家园、陈家花园等安置房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为老百姓家家圆住房梦迈开了第一步。
最关键的变化:项目建设提速,发展后劲增强
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共青城把强攻工业、做大经济总量作为加快先导区建设的重要抓手,按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不与昌九同质竞争”的要求,着力构建以智能终端、纺织服装、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为主导的绿色产业体系,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版。一年来新引进项目45个,两次集中开工重点项目46个,在建重点项目77个。其中汉能、江中杞浓酒、清大文产等5个10亿元以上项目建成达产达标后,将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实现税收40亿元以上。
与此同时,该市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盘活存量。对落户的120多个项目进行全面梳理,筛选出79个项目实行领导带部门结对帮扶,出台加快园区发展的决定和帮扶园区企业发展三十条,兑现政府承诺,解决实际问题,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园区40多个项目加快发展,扩产扩能。
最深刻的变化:发展理念转变,改革创新提速
“先行先试、改革创新”,是省委、省政府对共青城建设先导区的明确要求。
共青城市立足发展需要,着力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突出重点,抓住要害,精准发力。先后在破解项目用地难题、人才匮乏难题、企业融资难题等方面先行先试,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取得了初步成效。完善“大部制”下党委、政府和部门工作运行机制,着力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等工作。目前,共青城市深化改革的机构已经成立、文件已经出台,并设立了七个专项小组,针对制约先导区建设的体制机制等问题,较真碰硬深入推进改革。
最难得的变化:干部作风优化,气顺心齐劲足
共青城先导区建设一年来,最难得的变化是人心思进、信心提升。市委、市政府领导用锐意进取的担当姿态、夜以继日的勤奋工作、攻坚克难取得的成效、风清气正的用人导向,让干部群众感受到了发展中的变化。全市上下呈现出一派气顺心齐劲足的良好发展局面。广大干部积极投身赶超发展实践,在征地搬迁、项目建设、争资争项等工作中,坚持“5+2、白加黑”地工作,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坚持舍小家顾大家,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值得学习、令人感动的故事,弘扬了共青城精神,激发了发展动力。全市在建重点项目工地上,每天有500多台套机械在运转,每天有5500多人在日夜施工,整个共青城好像就是一个偌大的建设工地。
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转变认识中达成共识。对于未来,共青城先导区已定下目标,力争到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在2012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两番,成为名副其实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先导区,为昌九一体化发展提供发展样本。(原题:湖畔“少年”初长成 共青推进鄱湖生态经济区先导区建设纪实 张 浔 肖德法 记者 练 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