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在猪肉品质遗传机制研究领域取得又一重要原始创新进展

29.01.2015  16:15

猪肉是我国百姓消费的最主要的肉类,占肉类消费总量的60%以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猪肉品质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重视,如何改善猪肉品质成为我国养猪行业生产以及百姓猪肉消费高度关注的科学问题。

日前,江西农业大学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黄路生院士及麻骏武博士领导的课题组在猪肉品质遗传机制解析领域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课题组经过近十年的努力,通过一系列严谨的遗传学分析,发现了导致我国养猪生产中瘦肉型商品猪产生劣质酸肉的主效基因及其因果突变位点: PHKG1 g.8283C>A突变。该不利突变使猪肉糖原含量增加60%,酸度pH值降低0.2,进而导致猪肉系水力下降,水分流失量增加30%~40%,最终导致消费者烹饪和腌制加工损失。剔除该不利突变,可使瘦肉型商品猪的酸肉发生比例下降2%。据估算,利用该发现进行猪肉质性状的选育改良,我国每年可减少肉品加工损失至少3.65万吨,避免直接经济损失7.3亿元。因此这一发现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极显著的经济效益,对我国养猪生产中的肉质遗传改良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据悉,猪肉品质性状属复杂数量性状,受多个基因控制。鉴别数量性状的主效基因被认为是当今世界遗传学最为困难和最具挑战的任务之一。本研究发现的 PHKG1 基因是迄今国际上家猪遗传研究领域鉴别到的第三个复杂性状主效基因,也是国际上在农业动物中首个采用整合系统生物学方法鉴别到的猪经济性状因果基因。

这一重要成果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其相关论文也已近期发表于国际遗传学研究领域的顶级期刊《PloS Genetics》(2014, 10: e1004710)。研究工作由江西农业大学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独立完成,江西农业大学黄路生院士和麻骏武博士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麻骏武博士及杨杰博士研究生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