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出台儿童安全用药政策
江西要有自己的儿科制剂中心了?7月2日,省儿童医院药剂科主任余晓耕透露:“我省有关部门有意要求省儿童医院牵头,联合其他设有儿科的医院组建制剂中心。”
“全国有药品3500多种,真正标明是儿童用药的不足2%。”余晓耕表示,我省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面临儿童用药匮乏的难题,于是会出现“儿童药不够,成人药来凑”的现象。
儿童用药基本靠“掰”
“如果医院没有可治病的儿童药品,一般会要求家长去药店购买适合儿童的药品,以免使用成人药品产生副作用。”景德镇妇幼保健院儿科主治医生钱磊表示,在他们医院还没有出现儿童药品缺乏的现象,主要因为医院诊治的是诸如感冒、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病,遇到难症均要求送往省儿童医院就诊。
全省目前只有省儿童医院一所专业的儿童医院,儿童用药缺乏集中体现在这里。“儿童用药基本靠‘掰’。”余晓耕表示,因为儿童用药品缺乏,目前儿童给药剂量多依据成人剂量,再通过体重、体表面积、年龄等来换算。但是儿童和成人用药的成分、要求并不一样,如此换算用药往往并不科学。其次,按照换算方法,有的药片孩子只能服用1/4片甚至1/8片,这样的切分,别说是一般家长,即使是医院的药剂师难度也很大。
余晓耕举例说,比如某种成人药品需要送达胃部吸收,然而小孩掰开药后,因为没有胶囊保护,在“半途中”被吸收,这就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
仁和药业公司在其提出的“精准用药”说明中明确表示,临床医学发现儿童的用药很难控制,一般药物只有达到一定剂量之后才有治疗作用,但剂量大到一定程度又可能会发生中毒;儿童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差,如果用药不当就容易对组织造成损伤。
药企不愿吃“蛋糕”
经过几代儿科医学和药学专家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省儿童医院研发生产了60多种具有儿童特点特色特效的制剂,如小儿退热合剂(俗称“红药水”)、小儿止咳化痰合剂(俗称“黄药水”)和具有抗病毒功效的小儿清炎合剂(俗称“黑药水”)。
“这些都是中药制剂,许多药品还是国家保密配方。”余晓耕说:“这些按GMP要求配制的自制制剂以其价格低廉、疗效明显,成为省儿童医院的品牌药。”不过,其坦承每年的投入不如收益。他举例说,有一种药品属外涂用药,患者检查某种病时不可缺少,但是一年只生产500毫升,且价格便宜,每年投入技术力量生产需要花费上百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用药之所以短缺,与药企的冷落不无关系。儿童药品市场是不少药企不愿碰的一块“蛋糕”。因为儿童药的各项指标比成人药品更严谨,剂型比成人药要求更高,而适用年龄层窄,口味还需特殊调整,这都增加了企业的生产和研发成本。
依据《2014版江西省药品生产企业名录》,我省186家药企专门为儿童生产药品的不足5%。记者联系一家知名药企采访,对于记者提出的“每年投入儿童药品的研发经费”等问题,该企业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有难言之隐。根据其官网“产品列表”统计,该企业7个品牌的系列产品共有66种之多,而标明是“儿童用药”“小儿用药”只有1个品牌少数药品。
儿童药品缺乏有望缓解
截至2014年年末,我省有0至14岁儿童929.3万人,占据全省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余晓耕表示,儿童患病人数约占所有患病人数的20%。由于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许多脏器尚未发育完善,儿童药需“量身定制”。
“儿童药品临床试验风险大,这是众多药企不愿涉足的主要原因。”省内某药品生产企业负责人认为,这需要省有关方面在药品研发的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提高药企研发、生产的积极性。
今年,省卫计委、发改委、食药局等部门共同制定《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实施意见》,这是我省关于儿童用药的首个综合性指导文件。其中提出,探索儿童用药研发基金,把适合儿童用药品种纳入省级用药采购目录等等。意见从鼓励研发创制、加快申报审评、确保生产供应、强化质量监管、推动合理用药等环节,对保障儿童用药提出了具体要求。
“加快申报审评国外已上市使用,但国内缺乏且临床急需的儿童适宜品种、剂型、规格药品;组建全省儿科制剂中心……这些都有利于缓解省内儿童药品的缺乏。”不过,业内人士坦言,政策能否见效还需要看具体实施,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记者 余红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