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基层全国人大代表热议扶贫攻坚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是冲刺的5年,小康路上,怎样才能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扶贫攻坚”成为当仁不让的两会热词。
3月3日,两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将“输血”变为“造血”,通过产业扶贫,增加农民收入。
“去年在家种蔬菜,一年收入2万元。”陈先生是江西赣县五云镇的一名低保户,因为患有残疾,收入来源少之又少。2016年初,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他在钢架大棚内培育辣椒苗,仅仅两个月,一亩地能实现4万多元的收入。
而这正是江西赣县五云镇增收的又一渠道。“对于贫困地区、贫困家庭来说,致贫的原因各有不同,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必须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赣县五云镇党委书记明经华介绍,赣县山多地少,可以充分利用山地发展油茶产业,“油茶是富民产业,卖的价格也很好。”
“经调研,菜农反映最大的问题仍是现代化技术的配套。”明经华表示,将加大技术扶持力度,加强与专业科研院所的联系,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提及2018年脱贫的目标,明经华掷地有声,“一定可以做到!”
要在新形势下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需要坚持精准扶贫,打好“组合拳”,而江西也已经开始了积极的行动。为带领农民发家致富,江西多地建立专业合作社,通过抱团发展,形成规模效应。
“当地很多毛竹林,我们就利用这个优势发展毛竹产业,对毛竹进行深加工,木屑则用来做燃料。”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贵溪市樟坪畲族乡团委书记、黄思村党支部书记桂千金介绍,合力发展毛竹产业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一笔不小的收入。
2014年,黄思村引入一家日用品加工厂,主要用于生产浴帽等生活用品,不仅制作简单,每个月还能为农民增加1600多元的收入。“村民们可以把东西拿到家里来做,解决了60多户居民的就业。”桂千金介绍,曾经在外打工的人也陆续回到家中,不仅能在家门口赚钱,还能在家照顾孩子。此外,黄思村正大力乡村旅游,来这的游客不仅能采茶、采蘑菇,也能近距离体验农家乐。
最后,桂千金建议,应加大因病致贫、没有劳动能力的人的保障力度,“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全省人民携手奔小康的进程中,一个人都不能少,一个地区都不能掉队,这是庄严的承诺,更是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嘹亮号角!(特派记者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