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将绿色进行到底(经济聚焦·直击改革前沿)
制图:李姿阅
要问我国“最绿的省”有哪些?江西当属其一。
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全省森林覆盖率高达63.1%,主要河流及湖库Ⅰ—Ⅲ类水质断面(点位)比例达80.7%,高出全国30多个百分点;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优良天数占比为70%左右。好山好水好空气,江西的生态环境颇令人艳羡。
为了在生态环境基础较好、生态区位重要、经济欠发达地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模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六部委日前正式批复《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这是江西省首个全境列入的国家战略,也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观察的新窗口。
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生态优势就有可能丧失
山清水秀,河湖密布,典型的水乡风情令人向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江西最大的优势、品牌和财富。然而,寻求“金山银山”也常遇到保住“绿水青山”的难题。
江西良好的生态优势,主要是建立在工业化程度不高、发展仍然不足的基础上,还相当脆弱。然而,作为铜、钨、稀土等矿产重镇,江西一些地方重金属污染较重。伴随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有些地方空气污染、水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日趋突出。“如果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采取更为有力有效的措施,我们所引以为豪的生态优势和绿色品牌,就可能丧失。”江西省委书记强卫一针见血地指出。
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强化“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体现出生态文明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核心要求。
江西省发改委副主任宋迪维表示,江西作为一个中部欠发达省份,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通过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在加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同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这不仅对于江西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对于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大的典型示范作用。
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探索环境损害终身责任追究
什么样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算得上是成功?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指出,不仅要看该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也要看制度上取得哪些突破,哪些可以在全国进行推广。
这是一块硬骨头,针对现实的问题,制度创新成为江西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重要着力点。
生态补偿的钱从哪儿来?
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结合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中央转移支付与地方配套相结合的补偿方式,探索通过对口支援、产业园区共建等方式实施横向补偿;研究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在东江源、赣江源、抚河源等流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推动建立东江源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对湿地、森林等不同生态系统、不同生态功能的补偿模式;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独立公正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机制,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领导干部的考核怎么算?
建立领导干部考核制度。通过政绩考核“指挥棒”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江西将在生态文明建设差异化的考核评价、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领导干部环境损害终身责任追究等方面探索实践,形成一套可操作的考核评价体系。
跨行政区的水环境保护遇到“扯皮”怎么办?
建立河湖管理与保护制度。江西将探索建立跨行政区的水环境保护奖惩机制、流域规划管理等,加快建设鄱阳湖及其流域水量水质实时检测网络,为全国河湖管理提供经验。
江西省省长鹿心社强调,要坚持把建立健全符合实际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为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经验、提供借鉴。
破除思想观念障碍,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对于江西来说,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并不轻松。
“思想观念的障碍必须破除。”东华理工大学副教授朱青指出,“有些人认为江西经济欠发达,最紧迫的是加快工业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发展项目有些污染,自然环境也能承受,生态文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还有些人认为,目前日子过得还不错,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觉得没必要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只要保护好青山绿水就行。”
江西经济基础薄弱、欠发达的省情尚未根本改变,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面临着很大的发展压力。随着发展速度的加快,江西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将日益尖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生命线,要最大限度巩固、发挥好生态优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强卫表示。
“随着资源环境约束逐渐趋紧,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迅速提升,江西唯有借助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通过制度创新让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生态经济才是江西最优的发展模式。”东华理工大学教授花明说。
江西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受到中部省份的关注。湖南省委常委、长株潭实验区工委书记张文雄最近在第三届世界低碳生态经济高峰论坛上为江西支招:生态文明建设是“穷人办富人的事”,要把几十年积累起来的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问题解决好,必须要有大投入。江西等中部地区大都是“吃饭财政”,钱从哪里来?得从政府来,从企业来,从市场来。一方面,政府要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另一方面,要落实“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赔偿”的政策。同时,必须采取发行政府债券、环保企业上市融资、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环境服务等市场化手段筹措资金,化解难题。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