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小康路上再提速
新华社南昌1月22日电
新华社记者余孝忠 沈洋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圆梦小康社会,江西需要再提速!”
此间举行的江西“两会”上,代表委员讨论最多、干部群众最为关注的,就是如何加速发展,与全国同步奔小康。
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江西省委许下的郑重承诺,是4500万老表的共同梦想。
寻梦小康,一直在路上
江满凤是井冈山革命烈士江志华的孙女,她从爷爷留下的歌词集整理并传唱的客家山歌《红军阿哥你慢慢走》,感动了很多游客,被誉为“井冈百灵”。她经营的农家乐生意红火。
“去年,农家乐给我一家带来30多万元的收入。如今,我家不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还买了小轿车。”江满凤说,祖辈们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如今正在变为现实。
87年前,共产党在井冈山开辟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了过上美好幸福生活,无数江西儿女投身革命,浴血奋战,光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5万多人。
新中国成立后,江西人民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革命老区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与所处的华东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相比,江西显得步履迟缓。
2001年8月,还是在井冈山,江西省委召开新世纪的第一次全会,谋划全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工业化为核心、大力推进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并在年底举行的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奋斗目标。江西“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驶入了迅速发展的快车道。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江西省委围绕“富民兴赣”大业,一届接着一届,不断完善发展战略,把推进科学发展、实现进位赶超、加快绿色崛起、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作为推动全省与全国同步迈入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
追梦小康,曲折中前行
江西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是新中国两个从未间断输出商品粮的省份之一。“在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江西一直处于全国中上水平。”江西省统计局科研所所长张启良说。
然而,深厚的农耕文明形成了江西老表浓厚的自然经济小农意识,传统农区转型发展并非易事。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周边省份都在积极引进外资、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而江西的经济重心仍在农业,发展差距明显拉大。
“新世纪头十年,江西基本跟上了全国的发展步伐。”张启良说,这一时期,江西以大开放促大开发、以大发展促大跨越,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各地兴建工业园区,主动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赣鄱大地。
但是,“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尤其是人才和科技等现代经济要素匮乏,导致江西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发展质量不高。”江西财经大学财税和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李春根说。
在全国各地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中西部省份纷纷强势而上,以及外需不振和国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的形势下,有学者指出,江西如果稍有懈怠,不仅正在缩小的发展差距会被重新放大,而且在科学发展的新型竞争中还会陷入“一篙松劲退千寻”的境地。
“前些年,江西又一次落后了。就拿现已通车的高速铁路来说,江西境内没有一条,区位劣势再次显现。”张启良拿着统计数据表分析说。有干部、学者认为,江西在这轮发展中没赶上周边地区节奏,既有观念理念落后的主观因素,也有区位劣势、央企和中央投资不足等客观因素。
圆梦小康,老区再提速
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艰巨任务,更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为加速全面奔小康的进程,去年7月,江西省委召开第十三届七次全会,确立了“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16字方针;把南昌和九江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双核”,全面推进昌九一体化,对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崛起;出台支持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支持赣西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意见。“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在江西大地初步形成。
同时,江西抓住国家实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机遇,大力实施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一年多来,52个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支援工作顺利实施,执行西部大开发等特殊政策逐步落实。两个月前,国资委携81家中央企业在赣州市举行央企入赣投资合作洽谈会,共签约项目93个,签约金额2214亿元。赣南,这片人口占全省近四分之一、贫困人口占全省约六成的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步伐大大提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在全国排名靠后,是江西小康路上的一大“拦路虎”。去年,江西省委作出了“让城乡居民腰包鼓起来”的承诺,今年又将出台关于加快城乡居民增收的指导意见,通过强化农民增收、扩大就业、创业富民、工资增长等系列举措,到2020年,使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比2010年翻1.5倍。
江西省人大代表、连锁超市业主舒桂秀说,有党和政府的政策扶持,加上我们百姓的创业创造、自我奋斗,再过六七年,江西老表一定能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圆小康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