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工业保持平稳增长的思考
2014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之年,也是江西发展全面发力之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内经济进入增速阶段性回落“新常态”时期,全省工业顶住全国经济下行巨大压力,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在“十六字方针”指引下,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各项经济指标平稳增长,工业增速全国排位大幅提升,中部六省排名第一,圆满收“冠”。
——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以12.5%全国第四的同比增速实现开门红,在历经年初平稳增长、年中大幅回落以及年末探底企稳后,全年工业以11.8%的增速圆满收官。
——2014年,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三万亿,达30537.1亿元,同比增长13.0%,大幅领先全国平均水平6.0个百分点;利税总额首次突破三千亿,达3358.7亿元,其中利润增长14.1%,高于全国10.8个百分点。
——2014年,全省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5454.5亿元,首次突破五千亿大关,同比增长12.0%,高于规上工业0.2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两万亿,实现23226.8亿元,增长12.3%。
江西工业保持平稳增长的内因
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进入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下,江西工业之所以能保持平稳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得益于省领导联系超百亿、千亿工业企业示范作用。2013年,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为加强企业帮扶指导,助推优势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省委、省政府领导围绕“五个一”的总体要求,对全省21户主营业务收入已过或近期可望过百亿元工业企业进行一对一帮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实现平稳发展。在省领导的带动下,市、县两级领导纷纷采取不同方式联点帮扶企业,联点领导、联点协调部门与企业互动、积极推动企业重大项目建设,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有效保障了2014年全省工业的平稳增长。这说明省领导联系工业企业这个抓手起到了很好的成效和示范作用,省委省政府抓工业的目标方向、政策措施是非常正确的。
二是得益于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动作用。工业强则江西强,工业兴则江西兴。多年来,江西始终坚持把稳增长放在首位,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新增企业大幅增加,为2014年工业的平稳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已经达到8997家,与2013年相比,两年净增1780家,年均净增11.7%,拉动工业增长2.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的大幅增长,对做大江西工业总量、提升江西工业增长质量和速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是得益于园区工业引领作用。全省工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阵地、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区域经济的核心增长极,在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实力,实现江西工业的平稳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多年来,我省坚持依托园区办工业、依托园区招商引资的发展思路,调优结构、壮大总量、提升质量,推进重大项目、优势企业和特色产业向园区集聚,起到了稳定江西工业增长的良好效果。目前,江西有国家级开发区15个,省级重点园区22个,工业园区逐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园区71个,占全部园区的八成;超五百亿元的工业园区10个;超千亿元的工业园区2个。
四是得益于昌九经济体工业发展龙头作用。昌九经济体作为江西工业的“龙头”,在江西区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2014年,昌九经济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2207家,两市企业数均过千家,较2013年同比净增165家,占全省的26.7%;实现工业增加值2326.1亿元,占全省34.0%,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工业增速12.1%,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9803.3亿元,增长16.2%,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2个百分点。从工业发展上看,昌九经济体的龙头已经昂起,为全省工业的平稳增长起着很好的带头作用。
五是得益于出口快速增长拉动作用。2014,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255.7亿元,增长2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8个百分点,较国内销售产值增速高12.7个百分点,较上年大幅提高20.9个百分点,拉动工业增长2.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29个有出口产品的行业中有24个行业同比实现了增长,占比超八成。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及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行业出口增幅均达30%以上。
二、江西工业保持平稳增长的隐患
2014年,江西工业总体保持了平稳增长,但从全年各月增长看,仍呈现逐月下滑态势:从3月的12.6%,逐月下滑至8月11.8%,之后全年稳定在11.8%,呈缓中趋稳的发展态势。展望2015年,工业生产要保持平稳增长,投资、内需、出口的拉动必不可少。然而,目前拉动我省工业增长的“三驾马车”均出现增长乏力态势,给今年工业平稳增长带来较大的隐患,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一是内需动力不足,PPI大幅下滑。2014年,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分月累计指数(PPI)连续37个月同比下降,连续12个月低于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高进低出”的剪刀差达0.6个百分点。2015年1月,PPI大幅跳水,环比下降1.3个百分点,同比下降4.9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6个百分点;2月继续大幅下滑,环比下降1.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6.0个百分点。PPI持续下行表明,国内市场的实际需求并没有真正好转,产能过剩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全省重点产品铜、钢铁、水泥等价格的大幅下滑,严重影响了工业企业生产积极性。
二是企业家信心不足,工业投资大幅下降。近年来,企业招工难、招工贵问题开始显现,人工成本较以往普遍上升15-20%;受此影响,2014年主营业务成本大幅增长14%,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达88.6元;企业三费(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增长15.2%,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2.2个百分点,成本持续上升,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工业应收账款增长23.8%,较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提高5.9、1.1和0.9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大幅增加,部分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影响了企业家投资工业的积极性。
企业景气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我省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堪忧,四季度企业家信心再次受挫,景气、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27.5%和124.4%,比三季度下降4.5和4.6个点,较上年回落6.8点和6.6点,双双创下2012年二季度以来新低,企业家投资意愿遭受打击,招商引资难度加大,民间投资、工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放缓,重大项目跟进不足。2014年,全省完成工业投资7935.5亿元,同比增长11.2%,较上年回落9.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仅增长10.6%,占全省投资比重由上年的52.7%下降至49.4%,新开工项目数量减少1381个。
三是出口订单不足,工业品出口大幅下挫。2015年2月,我省工业品出口同比仅增长5.4%,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挫12.2个百分点,影响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同时,据景气调查资料显示,2014年四季度,企业接到产品出口订货量高于正常水平的有2.6%,处于正常水平的占40%,低于正常水平的占5.7%,51.7%的企业产品无出口,与三季度相比,高于正常水平的企业比重下降了0.2个百分点,预示今年我省工业品出口将受到较大影响,工业品出口形势不乐观的现象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对江西工业的平稳增长有较大影响。
三、江西工业保持平稳增长的建议
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结构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增长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直面江西工业平稳增长存在的内需、投资、出口等诸多问题,全省上下要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千方百计稳增长、一心一意调结构,努力实现2015年全省工业经济的平稳增长。
一是要进一步落实好省领导联系超百千亿元工业企业制度。省领导联系超百、千亿元工业企业工作是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对促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做强企业做大做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联系帮扶工业企业是省委省政府谋划江西工业发展的一大着力点,通过抓大扶强优势企业,带动一批企业发展,拉动一批产业升级,助推江西工业平稳增长。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各级政府要努力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建立更好的发展氛围,坚持以“情”招商、以“情”感人。坚持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扩投资,以项目促增长。完善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充分利用全省重大项目调度平台,发挥好各种专项资金作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用地、环评、资金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招大引强、央企入赣,力争有一批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重大项目落户江西。加快在建项目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园区部门整合作用,缩短项目审批、落地、投产的周期。
三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出口。坚定不移实施大开放战略,既要坚持招商引资“请得进来”,更要努力工业产品“走得出去”,建立良好的服务平台、积极的奖励机制,鼓励企业扩大出口、为企业出口提供便利。充分发挥政府优势,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创造知名品牌,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投资办厂,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在省内、国内、国外设立“飞地”,进一步提升对外经济合作水平,努力在国际市场打响江西品牌、扩大江西影响。
四是进一步发挥工业园区平台作用。世界即将进入以智能制造为主的工业4.0时代,企业要充分挖掘消费潜力,适应消费新热点。工业园区要逐步从招商引资过度到招商选资,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载体作用,完善与产业集群相配套的金融、物流、市场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建立研发设计、电子商务、专业市场等公共服务平台,把推进产业集群作为发展工业的重要抓手,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配套完善、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重点产业集群;要逐步建立工业地产,实现园区土地集约化,使一些有发展前景的小微企业在园区安家落户;逐步设立和完善园区公共服务设施,解决园区产业工人住房、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问题,以园区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