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水土保持构建生态扶贫

23.09.2016  20:08


宁都县还安小流域瓜果飘香

石城县竹溪小流域葡萄采摘区

通天寨下的生态文明村——大畲村全景
 

水土流失源于贫困,又是贫困之源。严重水土流失区必是贫困区,贫困区必会出现水土流失。贫困与水土流失紧密相连。江西致力于开展水土保持,构建生态扶贫,使贫瘠的土地换发“青春”,贫困农民增收脱贫。

红色沙漠”不见了,村民腰包鼓起来了

在宁都县还安小流域治理区,遍山的脐橙树上挂着沉甸甸的果实,在秋高气爽的艳阳中随风摇曳。面对眼前一如丹青画卷的小流域治理区,你可知这里曾披着一身“红色沙漠”袈裟。这里曾经是水土流失严重区,地貌沟壑纵横,基岩裸露;夏季地面可以烤熟鸡蛋,简直就是江南“红色沙漠”。

水土保持引领生态保护,推进扶贫产业发展。大力实施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工程,构筑绿色生态安全屏障,才能改善贫困地区面貌,增强可持续发展活力。2011开始,还安小流域连续开展综合治理,营造水土保持林3.42平方公里,开发经济果木林2.93平方公里,实施封禁管护8.30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64平方公里,修建各类小型水保工程101处,已完成总投资1225万元。2016年6月被水利部正式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还安小流域把水土流失治理和现代农业发展结合起来,把小流域治理同水保科技示范园建设结合起来,通过项目资金扶持,引导治理大户森旺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租用1500多公顷水土流失山地,开展集中连片、高标准治理,科学配置各项水保措施,不断提高治理科技含量,积极发展集产供销一体化、农林牧渔业相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群。几年来,园区营造水保林3150亩;种植脐橙9500亩、油茶5100亩;建成四季果园450亩;建立柑橘无病毒容器苗木繁育基地210亩;新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98座;修建了一个年出栏万头生猪的养殖场、一个年产黄鸡30万羽的养鸡场,一个年产蘑菇50吨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和一个万吨果品贮藏保鲜库。经过几年努力,成功地打造出了红砂岩水土流失山地治理的样板。走出了一条科技兴水保、产业帮扶贫的新路子。

昔日的“红色沙漠”变成了如今满目葱茏、瓜果飘香、空气清新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同时,产业发展助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据宁都县水保局负责人介绍,通过土地入股、公司+农户、长期雇佣和临时聘用等多种方式,共吸引了周边1660多户农户(其中贫困户350户)参与公司共同创业和增收,2015年,园区内以脐橙、油茶、生猪、黄鸡、食用菌为主的各业总产值达到1210万元,受益农户户均年增收达3000多元,受益人口达600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1200多人)。

  荒山变果园,农民变股东

我家有45亩山地,全部流转到江西省铭鸿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以这种方式参股,现在园区果树已经挂果,公司也开始产生效益,我就从一个农民变成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股东了!”9月22日,提起坐落在村里的水土保持项目,石城县竹坑乡竹溪村村民陈南昌自豪地介绍。

该水保工程处石城县竹溪小流域,是石城县水土保持科普示范园,2013年被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竹溪小流域总面积29.09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0.8平方公里。该县给予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调动了社会参与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至2015年,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7.774平方公里,其中营造水土保持林465公顷,发展油茶林90公顷,封禁治理1222.4公顷。

园区通过土地入股、公司加农户、长期雇佣和临时聘用等多种方式吸引周边农户参与公司共同创业和增收。“目前有贫困户36户在公司务工,其中21户贫困户长期在公司务工,公司效益越来越明显,也带动了周边地区贫困户脱贫。”江西省铭鸿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法人黄小勇充满信心地说。

小山村成为城市后花园

初秋傍晚,石城县前江小流域的大畲村,袅袅炊烟,轻笼莲田,偶尔一缕夕阳透过云层,却如梦境。在大畲村头看到涓涓细流清澈见底,一路欢歌潺湲而来;村前的百亩荷花观光园与通天寨地质公园、南庐古屋融为一体,既有浓浓的传统韵味,又具清新的现代莲乡气息,把客家古城装扮得分外妖娆,一幅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画卷,给人以清怡高雅之感。

前江小流域位于石城县琴江镇境内,辖7个行政村。治理前流域内有水土流失面积1382公顷,占流域总面积的29.1%。针对该小流域距离县城较近,交通便利的优势,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服务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以及为石城市民打造一个后花园的理念,重点实施大畲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水土保持扶贫聚焦产业化。水土保持产业化意味着在取得水土保持成果的同时,又增加农民收入。到目前,该流域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1106.6 公顷,其中改造农田种植白莲18.5公顷,开发种植油茶林15公顷,营造水土保持林432.1公顷,封禁治理641公顷,累计完成工程总投资8200.2万元。在建设过程中,按照“山、水、田、林、路、草、能、居”的综合治理原则,突出封禁治理、林相改造为主的治理模式,把水保生态的理念、要求和做法融入到项目建设过程中。实施了绿化美化,中小河流治理,农田改造,农村饮用水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移民新村建设、旅游新村建设“三合一”工程;对南庐屋,爱莲山庄,实施了村庄房屋周边的绿化、硬化、美化、靓化工程,打造园林景观。从注重山上治理转变为山上山下治理并举的治理模式,着力建设了一个集农业观光、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为一体,具有城郊田园风光、浓郁乡村气息的现代绿色生态家园和集赏莲、采莲、品莲和廉政教育的综合体验区。通过治理,流域内的水环境、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旅游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漫步通天寨、大畲旅游新村、爱莲山庄,不仅看到了秀美山村的画面,还看到了这里收获了水土保持的一张张金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