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内超半数“熊猫血”捐献者流失
▲专家呼吁“熊猫血”拥有者组织起来互相帮助。晨报记者 徐柳平 图
记者从省血液中心获悉,我省“熊猫血”拥有者达13万人左右,十余年来已有5000余“熊猫血”捐献者献血,但受家庭地址、电话号码变更等因素影响,我省的“熊猫血”捐献者超过半数难以联系。
感动:
稀有血型捐献者10年献血6000余毫升
在南昌,有一名“熊猫血”捐献者邓喜红,10年来已捐献6000余毫升“熊猫血”,几乎每半年都会献一次血。邓喜红说,自从知道自己是“熊猫血”后,他感觉多了一份责任,“稀有血型的人很少,一旦发生意外,只有我们的血才能用,所以每次接到电话,我只要在南昌,都会去献血。”
据了解,去年3月,邓喜红接到省血液中心的电话称,有一名重病患者急需RH阴性B型血,问他是否能提供帮助。很快,他联系上一名RH-B型血的朋友,陪他一同到血液中心紧急献血。
当时,工作人员询问,能否再找到几个相同血型的朋友。邓喜红硬着头皮打出20多个电话,结果只找到5个符合条件的朋友。“想救一个人太难了,有的不在南昌,有的答应了来献血但检测不合格,有的还没过再次献血间隔时间……”
现状:
“熊猫血”捐献者十年流失过半
“熊猫血”是稀有血型RH阴性血的俗称。汉族人中拥有“熊猫血”的概率为千分之三左右,我省共有“熊猫血”拥有者13万人左右。
记者了解到,自1998年起至今,江西省血液中心已经有1913名“熊猫血”捐献者登记在库,占据全省“熊猫血”捐献者的三分之一以上。由于“熊猫血”血型的特殊性,工作人员在采集完血液之后会对拥有特殊血型的捐献者进行回访。
“这1913名稀有血型捐献者现在超过半数联系不上,他们的档案也变成了‘死档’。原本基数就小,流失过半实在很可惜。”江西省血液中心相关负责人欧阳金桥坦言。
据欧阳金桥介绍,“熊猫血”捐献者流失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不少捐献者是外来人员进入南昌学习、工作,当他们离开南昌后难以联系。二是一些捐献者虽然仍在本省,但是由于家庭地址、电话号码变更没有及时告知省血液中心,也无法联系上。
记者了解到,我省其他地区的情况也相差无几,“熊猫血”捐献者也是过半难以联系。
呼吁:
“熊猫血”拥有者应当组织起来互帮互助
记者了解到,“熊猫血”的捐献不同于街头献血,一般情况下需要使用“熊猫血”的时候,医院会与“熊猫血”捐献者联系,等待捐献者赶来现场捐献。因此,不少“熊猫血”拥有者自发组织起来,一旦知道有人进行手术需要“熊猫血”,就会伸出援手。
“和普通血型不同,稀有血型并非发个微博、上个电视就能够大量收集。”欧阳主任表示,拥有“熊猫血”的人数较少,而且面临着捐献者流失的困境,因此他们应当互帮互助,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据介绍,江西省血液中心每年都会举办一两次“熊猫血”拥有者联谊会。这不仅可以及时知晓每个“熊猫血”献血者的电话和家庭住址,还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此外,我省不少地区都建立了“熊猫血”捐献者QQ群,捐献者队伍越来越庞大。在省血液中心的“熊猫血”QQ群内就有70余人,QQ群中有人需要输血,大家都能及时告知并且帮忙。
建议:
建立“熊猫血”民间公益组织
“2012年3月24日,南昌市民刘女士由于消化道大出血需要大量的RH阴性A型血,当时的情况很危急。经过不懈努力,5名捐献者从湖南长沙坐上开往南昌的火车,他们中的三个人每人捐了300ml的血,刘女士因此转危为安。”据欧阳主任介绍,这几位来自湖南的捐献者,是中华稀有血型公益联盟的志愿者,目前该联盟已在湖南省内14个地州市全面铺开团队建设,同时辐射国内诸多省市,现有成员4000余人。
有专家表示,目前我省“熊猫血”志愿者还处于通过QQ群联系这一层面上,没有形成合力,如果能够像湖南一样建立起“熊猫血”民间公益组织,将各方面的力量拧成一股,问题将迎刃而解。
将献血作为一项指标纳入“文明单位”评选
有业内人士指出,稀有血型的需求量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稀有血型献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供求处于一种不对等、不均衡的状态。
“仅仅依靠几个采血点接受市民献血,还远远不够。还应当将献血深入学校、社区、单位等人群聚集的地方。”该业内人士说道。 “不少地方对献血的认识不足,导致献血工作受阻。”该业内人士认为,献血工作在推进过程中需要政府主导,例如在评选“文明单位”时,将献血作为其中的一个指标来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