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08.12.2014  10:21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综合省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

 

  一、服务业的界定与分类

 

  (一)界定

 

  服务业是国际通行的产业分类概念,我国服务业即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服务业范围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二)分类

 

  在服务业分类方法上,除了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外,在实际工作中还有多种其它分类形式。按照兴起时间,可分为传统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按照科技含量,可分为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按照服务功能和作用,可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按服务对象,可分为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等。从服务业的统计角度看,任何一种分类形式要实现最终的数据汇总,均要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为基础,将该分类体系细化到具体的国民经济行业小类。但目前为止,这些分类体系仅限于理论研究与探讨阶段,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

 

  二、江西服务业发展概况

 

  随着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以及国家对服务产业发展的大力扶持,我省服务业经济总量和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逐步提高,服务业税收比重由原来的“小头”逐渐向“大头”转变。服务业对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提高城镇化率、丰富人民群众生活、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凸现。

 

  (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显著增强

 

  2003-2013年,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从1043.08亿元增加到5030.63亿元,增长3.8倍,年均增速达10.5%。在工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2003-2007年的5年时间里,出现了逐年下降的情况。但从2010年以来,服务业增加值的占比呈现出逐年上升态势。同时,传统服务业的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三大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从2003年的48.8%下降到2013年的40.8%,下降8个百分点。

 

2003-2013年江西服务业增加值变化情况

年  份

增加值

(亿元)

增长

(%)

占GDP比重

(%)

传统服务业

比重(%)

2003

1043.08

7.4

37.2

48.8

2004

1225.80

9.8

35.5

50.3

2005

1411.92

10.8

34.8

46.5

2006

1614.65

9.9

33.5

46.2

2007

1918.95

11.7

33.1

44.1

2008

2355.86

11.5

33.8

41.8

2009

2637.07

10.7

34.4

42.3

2010

3121.40

11.2

33.0

42.1

2011

3921.20

11.1

33.5

41.1

2012

4486.06

9.5

34.6

41.8

2013

5030.63

9.1

35.1

40.8

 

  (二)税收总额不断增加,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随着服务业快速平稳发展,服务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显著增强。2013年,江西服务业税收完成1044.69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44.3%。从税收贡献看,房地产完成税收371.84亿元,占35.6%,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完成税收192.94亿元和124.93亿元,分别占18.5%和12.0%;从税收增幅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最快,增长69.2%,其次是卫生和社会工作和房地产业,分别增长55.3%和40.5%。

 

2013年江西服务业税收分行业情况

行  业

税收

(亿元)

增长(%)

比重(%)

服务业

1044.69

21.6

100.0

批发和零售业

192.94

0.4

18.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14.98

19.6

11.0

住宿和餐饮业

13.59

-2.1

1.3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6.21

1.5

2.5

金融业

124.93

8.7

12.0

房地产业

371.84

40.5

35.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63.68

69.2

6.1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8.79

29.9

0.8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41.91

23.3

4.0

教育

2.62

31.6

0.3

卫生和社会工作

1.31

55.3

0.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5.15

29.2

0.5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8.23

4.7

2.7

其他行业

48.50

24.2

4.6

 

  (三)就业人员数稳步增加,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主渠道

 

  2011年末,服务业就业人员数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成为吸纳社会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到2013年末,全省服务业从业人员943.75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从员比重为36.5%,比2003年提高4.7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从业人员439.65万人,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113.05万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从业人员82.59万人。三大传统服务业行业仍是服务业吸纳社会就业的主渠道,共有从业人员635.29万人,占全部服务业从业人员的67.3%。

 

  2003-2013年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变化情况

     

 (四)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推动服务业经济稳步发展

 

  2003-2013年,江西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3年全省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4965.81亿元,比2003年增长5.4倍,年均增速达20.5%。从2013年服务业投资结构看,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724.32亿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1028.90亿元、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完成投资500.55亿元和484.11亿元,四个行业投资额占服务业固定投资的75.3%。

 

  2003-2013年江西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五)利用外资显著变化,提升经济对外开放格局

 

  一是服务业实际利于外资总金额呈现平稳增长态势,至2013年末,江西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17.18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1.2%。二是实际利用外资的行业结构更加优化。外商直接投资方向从比较单一的生活性服务业投资逐步转为多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投资。2003年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中,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资3.70亿美元,占62.1%。2013年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际利用外资5.19亿美元,占30.2%。

 

2003年和2013年服务业主要行业实际利用外资对比

单位:亿美元

2003年

2013年

行  业

金额

占比

(%)

行  业

金额

占比

(%)

房地产业

3.70

62.1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5.19

30.2

社会服务业

1.74

29.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89

22.6

卫生体育和社会

福利业

0.15

2.5

批发和零售业

2.12

12.3

 

 

 

 

 

 

 

 

  三、江西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江西服务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存在总量偏小,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不合理、居民收入水平偏低、体制机制不适应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不同程度的制约着江西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一)发展层次偏低,传统服务业比重偏大

 

  2013年,江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030.63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中,服务业增加值的总量排名6位,比重和增速排第4位。表3-12013年中部六省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增速

省  份

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比  重

(%)

增  速

(%)

山  西

5035.75

40.0

7.5

安  徽

6286.82

33.0

9.5

江  西

5030.63

35.1

9.1

河  南

10290.49

32.0

8.8

湖  北

9398.77

38.1

10.0

湖  南

9885.09

40.3

11.4

 

  从总体上看,我省服务业整体效率不高、竞争力偏弱、产业层次不高、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相对落后。2013年,全国服务业从事人员人均创造的增加值为8.85万元,江西仅为5.33万元。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发达地区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为主,我省传统服务业仍较大比重。2013年,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三大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40.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

 

  (二)开放程度不够,弱化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目前,服务业成为三次产业中垄断性经营和限制性经营最多的领域,政府垄断资源与市场门槛过高等问题大量存在,很多领域民营资本仍然无法进入。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使服务产业市场化竞争不充分,缺乏发展的活力和动力,造成服务业生产效率低。近年来,市场型服务业发展相对充分,供求基本平衡或供大于求,而非市场型的服务业改革滞后,长期以来处于政企不分、事企不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不分的状态。非市场型服务业面临资本、人才、管理体制等问题制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难以有效发挥,限制了这些行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服务业发展中一些歧视性和限制性政策措施未完全消除,突出表现为服务业企业在用电、用水、用地、用气价格明显偏高,与中央提出的“把服务业放在与农业、工业同等重要的位置”的要求不相符。部分地方政府出台的发展服务业的优惠政策,不着眼长远设计,不从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创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出发,而简单化为政府财政补贴。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2013年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额17.18亿美元,占全省直接投资额的比重为22.8%,比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低12.3个百分点;服务业直接投资项目数181个,仅占全部投资项目数的21.4%。

 

  (三)城市化水平偏低,阻碍了服务业发展

 

  城市往往是一个区域内的文化、教育、科研中心,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规模结构决定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结构。近年来,江西加快推进城市化战略和“昌九一体”区域发展布局,城市综合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化发展综合水平稳步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大幅提高。但城市化总体水平不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城镇规模偏小,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比较突出,制约着江西服务业发展。2013年,江西城市化率为48.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9位。江西11个设区市城市化率高低相差28个百分点,有6个市的城市化率低于江西平均水平。区域城市化率差距较大,制约着江西城市化进程,不利于提升江西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四)消费需求不足,制约了服务业发展

 

  江西居民消费正处于升级前的准备阶段,面临日益突出的就业压力和居高不下的教育、医疗、交通等服务项目支出,消费意愿更加谨慎。食品、衣着、居住等强制性消费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上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比重下降。目前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储蓄意愿较强,以及养老、医疗和教育、住房等支出增加较快而导致的较低的消费倾向;二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消费能力偏弱。消费需求的不足,影响服务业发展。2013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9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211元,居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第20位,人均消费性支出1005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168元,位居全国第25位。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严重偏低,人均消费支出仅相当于城镇居民的40.8%。

 

  (五)服务业人才匮乏,造成服务业竞争力不强

 

  服务业经济竞争的核心是服务业专门人才的竞争。企业管理、市场服务、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信息技术、电脑软件、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咨询中介、综合物流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高端人才的支撑。多年来,我省对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服务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很难满足当前服务业发展的需要,高层次服务业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同时受“珠三角”、“长三角”区位影响,物流、教育、卫生、科技、信息技术、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人才外流严重,加剧了服务业人才紧缺。2013年,江西的国内三种专利受理数和授权数分别为16938项和9970项,仅占全国的0.76%和0.81%。

 

  (六)投资不够合理,影响服务业发展后劲

 

  一是服务业投入不足。投资不足制约了服务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和科技含量的提升,严重影响了服务业企业发展后劲和发展潜力,成为企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制约因素。2013年,江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850.3亿元,在全国居第15位,其中服务业投资额5295.7亿元,居第23位。服务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仅为41.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2个百分点,居全国31位。

 

  二是服务业投资结构不合理。2013年,“房地产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分别占服务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9.4%和19.4%,其他服务业行业仅占41.2%,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计算机服务业投资额下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6个行业门类投资比重下降。

 

  四、江西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国家十分重视服务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昌九一体、赣南苏区、环鄱阳湖经济带等经济圈逐步形成,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以及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等,为服务业提供了加快发展的“”环境,江西服务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江西应在认真分析自身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切实把握好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契机,尽早实现服务业发展目标。

 

  (一)合理规划,重点发展

 

  服务业覆盖面广,情况复杂,行业差异性大。按照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服务业发展应有轻、重、缓、急,选择重点优先发展。一是稳步发展和加速改造基础行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仓储等基础行业,不仅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而且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的影响。虽然这些行业已达到一定规模,但仍比较落后。在壮大交通运输业和仓储业的同时,要重视利用现代技术对二者进行改造和整合,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邮电通信业应将发展重点集中在包括固定和移动电信服务、互联网服务、有线广播电视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在内的信息服务业上。二是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旅游业、居民服务业等行业具有投入少,见效快,就业容量大、层次多、适合各类人员就业等特点,对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内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三是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文化产业等行业不仅对国民经济推动的作用大于其他部门,而且发展前景广阔,对提升服务业层次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

 

  (二)深化改革,优化环境

 

  积极推进国有服务企业改革,对竞争性领域的国有服务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深化电信、铁路、民航等服务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国有资产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将服务业国有资本集中在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明确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和公益性质,对能够实行市场经营的服务,要动员社会力量增加市场供给。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业企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的原则,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将营利性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并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服务企业,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服务业中的比重。

 

  (三)合理投资,整体推进

 

  正确引导城市建设投资,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将投资重点更多地向功能性、公益性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倾斜,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加大城市入户电网线路的改造、城市交通枢纽、城市水源设施、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力度。加强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在社会生产精细分工和周密协作的基础上,将城乡服务业综合配套发展,促进城乡社区逐步实现一体化。破城乡界限,打破传统的部门分工和所有制界限,促进城乡不同所有制、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服务组织起来,实现服务方式的专业化、系列化、大型化。

 

  (四)多措并举,扩大消费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高消费水平,必须着力宏观调控,多措并举。一是创造消费条件,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增加普通城镇低收入者和农民的实际收入。二是消除消费顾虑,加快推进医疗、劳动就业、教育等各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通过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居民的支出预期。三是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着力改善消费环境。调整和完善鼓励消费的财税、金融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收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政府税收与投资效益、城乡居民收入联动的机制,促进扩大消费。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个人征信体系,培育消费信用法制环境,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惩处各种制假售假的非法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

 

  (五)对外开放,招商引资

 

  坚持以改革开放促进服务业发展,破除行政性垄断、逐步形成有利于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逐步开放银行、保险、证券、电信、商贸、旅游、医疗、教育、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国际贷款代理等领域。抓住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引导外资投向服务领域,使服务业成为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加强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大力促进国际现代生产服务企业进入,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采购、营销中心等落户江西。通过对外开放,广泛吸引投资,引进先进服务技术和服务标准,创新服务品种,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我省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六)引培结合,人才保障

 

  加快引进与培养服务业专门人才,为发展服务业提供人才保障。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及有关社会机构的作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一批熟悉国际经济规则的开放型服务业高端人才,培训一批适应服务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型人才。引导我省大专院校更多地开设现代服务业所需要的专业,引导专业培训机构定向培养相应高级服务业专门人才。鼓励各类就业服务机构发展,完善就业服务网络,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服务体系建设,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

 

  课题主持人:彭勇平

 

  课题组成员:周红  徐金玉  黄小平

 

  撰稿:黄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