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红土地上的农业MBA——江西省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纪实
五六人一个小组,模拟实体、选择项目、制定规划、营销策划、组织构架、成本核算、利润计算、风险控制……;
专家授课、案例分析、学生提问、互动交流、问题设置、思考讨论、应对解决、同学打分、老师点评……;
建立QQ群和微信群、群里交流分享资料、经常性自发组织到学员基地进行考察、资金技术等方面筹措互助……;
……
没错,这不是往常我们所见的那种农民技术培训场景,而是按照MBA、EMBA高规格、高标准进行的江西首批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课程。“通过培训方法和模式的大力创新,打破了传统农民技术培训的单一性和局限性,走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一条新路子。”省农业厅科教处处长吴登飞说。
内容设计上紧扣实践需要进行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家庭农场是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种重要形式,为给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农业部、教育部、团中央2015年联合启动了“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根据文件精神,江西制定了《江西省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实施方案》,将用3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首批培育400名现代青年农场主。
“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是农业部认定的‘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承担了首批200名现代青年农场主的培育任务。”院长曹端荣告诉记者,学院要把这些青年农场主打造成江西现代农业未来的MBA。
然而,如何才能把这次现代青年农场主的培育工作做好,避免剃头挑子一头热,培训主办方费尽心思而农民却不积极?
从事生猪养殖的二期学员、安福县家庭农场主周海平说:“原来以为这次培训也就集中讲几节政策和技术课,一锤子买卖完成就结束了。没想到这次真的是完全不一样,不仅形式新颖,而且首先课程内容就非常的实用,看得出来是专门针对我们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进行设置的。”
学院培训处处长郭晓华告诉记者,这次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的课程内容设计上,特别注重提高农场主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具体安排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政策解读、现代家庭农场构建、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中涉及的法律和金融问题、互联网+现代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家庭农场的规划设计等7个模块。
“看看这些实用的课程设置,即使是一个没有办过家庭农场的人,来这里培训后,也基本上就能成为半个合格的农场主了。”三期学员、刚刚大学毕业选择创业的上饶县煌固镇山羊养殖与蔬菜种植农场主王盼说。
形式上采用参与性和互动性相结合的实战模拟演习方式
通过游戏的方式将学员进行随机分组,每个组6-7名学员,以组为单位组建一个模拟家庭农场,并推荐出组长出任家庭农场主,带着全体组员进行模拟家庭农场的实战训练,让学员们就像是在经营自己的农场,全身心投入充满着激情又不失理智,这是记者在培训课上看到的热闹场景。
“让我们在模拟实战中,真正相互借鉴到了很多真东西,不仅知识上有很多新的增加,而且加强了同学间的有益,学会了更多团队合作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二期学员、乐平市钟盛葡萄种植农场主钟德志说。
钟德志告诉记者,以前那些传统的培训都很老套,无非是报到时填一下表格、发一套资料,老师在台上讲,学员在下面听,老师讲得没激情,学员听得也很乏味,坚持一两节课就中途跑路了。
“所以,这次我们学院非常重视,开了好几次会碰头研究如何创新培训模式,以期能够真正收获培训的效果。”学院培训处副处长万翔辉介绍说,通过模拟家庭农场实战演练,一方面可以让学员将日常自己的生产经营的技术和成功经验融合到模拟项目中进行分享和探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不同小组的模拟实战评比,激发各小组的团队合作意识,以求在激烈的模拟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和“脱颖而出”。
据介绍,这批由各地推荐遴选出来的现代青年农场主,几乎都是全省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精英,是江西现代农业的生力军和领头羊,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总结和积累了一些独特的生产、经营技术和丰富的成功经验。
“他们的技术和经营,是我们培训老师甚至一些专家、教授都比不了的。”郭晓华告诉记者,这次培训的一大亮点,就是在模拟实战演练中激发了这些农场主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激情、热情,让他们能够自觉自愿地将自己的技术和经营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学员人人都当老师、当专家、当教授、当农场主、当农场雇员、当会计、当出纳,从而构成了培训课程丰富的资源优势。
宜丰县棘胸蛙生态养殖农场主徐昌盛用10亩地建了800个蛙池,通过生态资源循环利用生产棘胸蛙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这次培训中,他们小组模拟建立一个水产养殖家庭农场,徐昌盛就从项目优势到投资经营项目、成本核算,再到生产技术、生产流程,都给大家做了详尽的讲解,不仅让一些从事水产养殖的学员学习借鉴到很多知识,而且也引发了其他学员的投资兴趣。
管理上通过高度自治、走访服务和参观学习以达资源最优化
9月份开始,首批200名现代青年农场主分四期,进行了第一阶段共7天的培训。“培育期限总共3年,其中培育2年,跟踪服务1年。”郭晓华说,如何让学员们通过第一年的7天培训后,第二年要积极主动来培训的绝招就是让他们“高度自治”,通过自我管理和相互参观学习,并通过学员老师的定期跟踪走访服务,建立起学员之间、学员和老师之间深厚的友谊,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化。
据了解,在第一阶段7天的日常培训中,郭晓华、万翔辉等几个学院老师基本上从早到晚都和学员们在一起,帮着他们进行日常生活安顿、小组分组选举、构建模拟家庭农场、选择生产经营项目、制定生产经营规划、部署实施管理内容,以及农业金融、农业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等。
“在这7天的一起摸爬滚打中,我们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相处的都跟亲兄弟姐妹似的。”玉山县葡萄种植农场主张燕红告诉记者,7天培训结束后,大家就相互邀请,不定期地组团去大家的农场,相互参观、学习和考察。
与郭晓华、万翔辉等老师以及记者一起同往张燕红的葡萄庄园和钟德志的葡萄主体公园等各地家庭农场走访参观后,来自新余市的李文、宁都县的符勇明、于都县的刘光洲、上饶县的王盼等十几个农场主学员,相互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后,都觉得受益匪浅,不仅现场学习到了别人的一些先进技术,了解到别人在休闲农业的方向、思路和管理上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而且相互之间还有一些学员已经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和引进产业项目。
“学员对我们学院和老师的不定期回访服务也感到非常人性化和满意。”万翔辉告诉记者,通过培训和回访,以及建立QQ群、微信群,学院把这些农场主们有效地结合在了一个公共平台上,让他们在平台上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从而达到资源利用的有效化和最大化。
据悉,目前学员们已经达成意向,将探讨建立江西现代青年农场主联盟以及合作联社等农业新型经营组织和联合体,从而把实现资源共享,努力把江西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为江西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出“红土地上青年农业MBA”的一份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