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让农村居民喝上城市自来水

06.06.2014  12:35
      编者按:“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农村居民喝上安全水,是一件民生大事,是小康社会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今日起,省水利厅联合本报开设“小康提速 改善民生——关注农村饮水安全”专栏。一个“”字,折射出江西在“小康提速”道路上的不断奋进。

  水是生命之源。水的质量决定生命的质量。随着群众对饮水安全问题日益关注,加上一些地方污染加重、生态恶化,许多农村居民正为“喝好水”发愁。

  2011年,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近年来,我省开始在乐平等地加快推进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去年底,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以县为单位编制农村自来水规划《江西省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报告》,并通过审查……

  让农村饮水更安全,江西在全国“先行一步”。

  近期,记者来到宜春、吉安、赣州、上饶和景德镇等设区市共6个市县的农村一线采访,探寻江西为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所做的不懈努力。

  盼望喝上方便安全放心水——

  仍有424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

  国家制定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据2009年统计,全省58%的农村居民共1996万人,以及228万农村学校师生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许多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但目前纳入国家规划的仍有424万农村居民和103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受生产、生活污水不达标排放及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近年来,农村水环境还日趋恶化,饮用水源污染状况在日趋严重;我省重金属污染区内有24万多农村人口面临饮水安全问题。记者在德兴市水利局采访,见到大茅山区居民递交的一个报告。当地居民称,从2011年开始,由于大茅山附近村民开挖石煤,私自建设拦水坝,导致水源减少,居民生活用水紧张,要求解决饮用水问题。近年来,一些地方由于水源受到污染,出现饮用水污染物超标现象,不时被媒体报道。

  目前,全省未纳入国家农村饮用水安全规划的农村居民仍有1000多万人,不同程度亟须提高饮水安全标准。高安市杨圩镇路口村村民雷辉前几年打了一口5米深的水井作为饮用。记者现场见到,水井10多米开外就是一口大水塘,水塘边还有一个化粪池,村民们在塘里清洗农用器具。

  水利专家介绍说,目前,利用敞口水井及压水井取水,在农村随处可见。由于使用年限长,加上周边环境改变,水井极易受到污染。在安福县枫田村下店村小组村民王根生家中,记者见到,他家房前水塘漂满各式各样的垃圾,散发臭气,而供全家饮用的压水井就在屋后。德兴市黄柏乡黄柏村村民徐秀金说,她家的压水井使用近20年。记者见到,水井旁不远处就是猪舍,水质难以保障。

  与全国大多数省份相比,我省农村集中供水率偏低,仅为47%,大大低于73%的全国平均水平。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安全饮水意识的觉醒,更多群众迫切希望能喝上方便、干净、安全的自来水。

  从“有水喝”到“喝好水”——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急需“升级版

  “洗脸是尊严,喝水是人权。”第六十四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宣布享有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一项人权。

  一直以来,我省对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高度重视。省水利厅厅长孙晓山介绍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农村居民饮水经历了从“有水喝”到“好喝水”,再到“喝好水”的根本转变,先后经历了“初始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起步阶段、解困阶段(2000年至2004年)、安全阶段(2005年至2012年)。当前,全省进入发展农村自来水的阶段。

  2005年以来,全省已累计投入资金79亿元,1571万农村居民和150多万农村学校师生喝上“安全水”,减少了疾病发生率,促进了群众身心健康,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农民生活质量提高了,农村社会更和谐。

  “我省农村饮水安全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受资金等因素制约,原先的供水工程特别是2009年前实施的小型供水项目存在‘散’、‘乱’、‘漏’等问题。”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说,这些供水工程项目规模小、供水量小,点多面广;工艺流程不全,消毒设施简陋甚至缺乏;无专业专职管理人员,服务水平低;水量水质易受季节影响,供水保证率低。许多项目效益低下甚至亏本,导致无法运转。

  在会昌县周田镇河墩村饶屋村小组,一处投资6万元、设计日供水40吨的农村安全饮水项目报废好几年了。村民反映,由于水井抽取浅层地下水,水质难以保障,后因无人管理而废弃。据水利部门介绍,仅会昌县2005年前后就建成这类项目100多个,整个赣州市有3000个;而全省这类小型供水工程多达近6万处。

  由于分散实施,大量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标准、管理模式、供水价格、取水水源点、水的质量等都不统一。由于管理不到位,供水保证率不高,安福县枫田镇枫田村一处2009年竣工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荒废,村民只得继续使用原先的压水井。

  小型农村饮水项目虽然数量多,但供水覆盖面窄,许多农村居民被“遗漏”了。还有一些地方经济发展迅速,原先建成的供水工程规模小,无法满足居民需要。高安市杨圩镇由于地下水沉降,水源紧张,镇上一处供水工程水井内水深不足40厘米。据水厂负责人介绍,镇上近年来人口增加迅速,达到1.5万人,每天需水量达5000吨,而水厂实际供水能力不足400吨,只能在早中晚三餐饭时间断断续续供水,镇里工业企业生产也受到影响。

  省水利厅一项调查表明,由于建设标准低、供水保证率低、水质合格率低,加上没有专业管理,许多2009年前建设的小而散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寿命短、报废率高,陷入“建设—报废—再建设”循环,造成了投资浪费。

  全省规划510个供水分区,惠及4388万人——

  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自来水全覆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009年,我省开始推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化集中供水建设,并在乐平等地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农村自来水。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村自来水的提法,我省敏锐感到今后农村供水的发展方向就是农村自来水。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按照城乡统筹和一体化供水要求,加快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自来水全覆盖。

  “以前的井水就是烧开了也有难闻的味道。现在直接喝自来水口感也挺好。”在乐平市采访,许多农村居民对家里用上自来水感到非常高兴。截至2012年底,全省共建成了700余处“千吨万人”规模农村自来水工程,覆盖了规划内饮水不安全人口613万人,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18个百分点。

  2012年1月,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省卫生厅等6个部门联合启动以县为单位编制农村自来水规划;景德镇、新余、鹰潭三市还打破了县域限制,以设区市为单位编制规划。

  “农村自来水是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高级阶段,关键就是要让农村居民喝上城市自来水。”省水利厅副厅长杨丕龙为记者详细描绘了农村自来水发展“图景”——农村自来水建设标准要向城市自来水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规模上实行集中化、网络化,以实现优质水源集约利用和合理配置。供水对象向社会化、多元化发展。建设投资从以国家和农民投资为主,向以国家、政府、集体、农民、社会多元化方向发展。管理形式实行企业化、专业化运作,一改以往管理混乱的局面。水利部门则加快向促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的水管体制改革方向发展,进一步规范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市场退出等机制。

  根据规划,全省将划分为510个供水分区,建设水厂930座,到2020年实现自来水覆盖人口4388万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81%。专家评价说,这可以大大缩减了供水工程数量,降低了水源地的数量以及保护难度,供水的可靠性和保证率得到大幅提高;逐步形成集中化、网络化的供水局面,可让农村饮水方式发生质的飞跃。

  钟爱民 本报记者 李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