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艺术品拍卖"乍暖还寒" "不保真"成行规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称赞江西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从五代的董源到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朱耷再到二十世纪的“江西十老”……江西一方宝土孕育出一辈辈赫然有名的大艺术家。定性思维下,人们必然认为,出“大艺术家”的地方定然有着“成熟的艺术市场”。
据资料记载,2011年江西艺术品拍卖屈指可数,而如今,仅2015年上半年就举办了9场大大小小的艺术品拍卖、交流会。放眼全国,江西艺术品市场仿佛一块原石,正被投资者们争相开采中,比起上世纪90年代的一片空白来说,如今可谓发展迅速。
艺术品
江西艺术品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
江西地大物博,有着极深厚的文化底蕴。景德镇青花瓷、汤显祖《临川四梦》、傅抱石《画云台山画卷》,每一个都成了江西艺术的标志展现在世人眼前。
面对江西艺术品,特别是陶瓷这一国宝级领域资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艺术工作委员会执行主席雷大辉显得信心十足,“江西的艺术文化在中国是举足轻重的,其中陶瓷艺术更是举世瞩目。”雷大辉向记者介绍了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交流会”,“这个会议可以说聚集了全国顶级的陶瓷艺术家,百余号人中,就有十余位来自江西。而景德镇有着‘乐天陶市’类商业载体,让陶瓷艺术在江西显得尤为成熟。”
好的、坏的都出现在市场上,需要买家擦亮眼睛
江西在艺术品的优势,让人看在眼里嫉妒在心里,“陶瓷艺术家”这么个称谓自然在江西遍地开花。需要烧制的陶瓷艺术显现出方便快捷的特性后,书画、油画等艺术也在江西多了起来,突然间江西艺术品种类犹如百家争鸣,风光无限。
“进入艺术的门槛低了,意味着艺术品的品质差也变大了。”雷大辉表示,比起早期,学艺术花时间、拜师求艺不同,现在的艺术显得更加大众化,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购买者。
节假日的榕门路一条街、老福山古玩城经常会看到一批前来“淘宝”的收藏者,他们要准备的不仅仅是购买艺术品的金钱,更需要选购艺术品的头脑,“现在是百花齐放的年代,好的、坏的都会出现在市场上,这就需要买家擦亮眼睛选购。”雷大辉如此说道。
艺术品购买人群在扩大
艺术品收藏门槛渐渐平民化这一现象,激发了市民对艺术品的渴望、对艺术的需求。这种需求直接导致从网络获得信息源、或者从层出不穷的艺术机构获得资源的便利性。
艺术品购买人群在扩大,主力军却依旧是40岁左右中青年,“他们有着一定的收入以及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大多抱着投资的目的进行收藏。”雷大辉表示,有些人则会选择艺术品拍卖这样的方式,对自己喜欢的艺术品进行收藏。
艺拍
资产拍卖公司转型瞄准艺拍市场
国有土地出让新政的出台,对于靠土地拍卖维持生命的拍卖行来说无疑是一记致命伤。失去了盈利大头的资产拍卖公司,自然把艺拍当转行目标。“艺术品拍卖是门学问,把资产拍卖的那套硬般到艺拍,几乎没有做好的可能。”江西省拍卖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林金南严肃地告诉记者。
“艺拍和资产拍卖完全不同,资产拍卖流程简单,出个公告等人来拍,钱就能赚到。而艺拍,没有做好2到3年赔钱的准备,就不要去挑这个瓷器活。”林金南称,2006年,在南昌操办过一个艺术品拍卖会,可以说是南昌最早的艺拍。然而结果是300多件拍品,成交仅10多件,亏得无话可说。
陶瓷拍不出价 油画异军突起
据江西省拍卖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至7月,全省拍卖行业以市场为导向,主动调整业务结构,拍卖成交总额达到47.87亿元,与前一年同期35.78亿元相比上升33.78%,主营业务收入3379万元,较前一年同期2114万元上升59.83%。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共计缴纳578.07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8%。
在艺术品市场中,江西历史的辉煌,优秀的自然资源、丰厚的人力资源开始越来越受到全国重视,但作为江西“主推艺术产品”的陶瓷却在“拍卖”的考验中低下了头,“就以省会南昌拍卖市场来说,几乎是不会拍卖古陶瓷,出拍的资源大多是字画,其中‘江西十老’的作品就非常吃香,好的情况下基本能拍出几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的价格。”中国当代诗人、《再艺术》杂志总编辑杨瑾回忆道。“从去年开始,西方舶来品的油画作为拍卖市场的新生力量,显得活力十足。”杨瑾告诉记者,虽然油画在拍卖会上的占有率和国画、书法无法比较,但是却从“一幅没有”的情况变成了“占一部分”,“而这大多要归功于南昌市民、卖家眼界的开阔以及近几年油画画展的举办。”
“不保真”在艺拍中成行规
对艺拍来说,鉴定的人才不可缺,前期媒体宣传更是大头,如果闭门造车等于自寻死路。而宣传费用,没有个十几万元的投入,要成功,很难。
生性喜好收集的江西省民间陶瓷研究会常务理事邓金辉如此认为:“在这么一个仿品横行的市场里,没有强大的专家团队是走不下去的,退一万步说,就算专家团队到位,也不敢保证验出的拍品百分百没错。”专家要钱请,鉴定人才要出省培训,再加上宣传的投入,以获利为唯一目的的公司谁又舍得投入这笔无形的钱呢?
所以,拍卖行其实还有这么个行规——“不保真”。也就是说,对于拍卖出的拍品并没有保证其真伪的责任。据介绍,社会上流传的文物、古董,大部分是赝品。恶性循环愈演愈烈,大型拍卖行都不可信的当今,江西这个刚起步的市场更是阻碍重重。
送拍人将作品送到外地拍卖
在这股热潮中,江西艺拍比起北京、上海等地却显得有些混乱,比如:办过一次活动的公司,因为没有赚到钱就和艺拍不相往来。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公司,单纯投钱艺拍但缺乏检验眼光,收集的拍品鱼龙混杂让藏家大大受伤……
此外,江西艺拍还存在一个怪现象:送拍人宁愿将作品送到北京、上海,也不愿意委托江西本土拍卖行交易。“想拍东西也不会找江西拍卖行啊,江西拍卖行拍不出好价格。”言谈中,一位年过半百的资深藏家透露。
来到南昌榕门路,映入眼帘的尽是字画古董,收藏气氛浓郁俨然已成一道风景线。而每到周末喜欢玩弄宝贝的老藏家就会在此“交头接耳”。但当谈到是否想要出手宝贝给拍卖行的话题,一些藏家频频摇头:江西拍卖太虚了,不是熟人绝对不会给本地的拍卖行。宁可找其他关系到拍卖大省入库也不入江西的拍卖行。
面对这种情况,国家注册拍卖师朱平表示惋惜,其实只要是好东西,就几乎没有“卖不出去”这么个说法。相反,很多江西的好藏品送到外省,对拍卖公司寄予厚望而被骗取图录费、保管费的也屡见不鲜,甚至可能会发生连藏品都有去无回的惨剧。
认知
增加对艺术品的认知是当务之急
江西有着美好的艺拍前景,是块等待开垦的处女地。但是,如果基础没打扎实,在发力初期就充斥着投机者,那么这个市场很容易受到伤害,一蹶不振。
参加过多次拍卖会的朱平总结道:拍卖行实际就是个服务行业,服务于投资者、藏家、艺术家等。并且拍卖是门很深的学问,可以说是学无止境。但首先要明白拍卖的三大体系——鉴定体系,价格体系和交易体系。在朱平看来,缺乏责任感的商家,要做好艺拍是绝对不可能的。
对此,林金南也有感触,投资方增加艺拍相关知识是当务之急,想一夜暴富的心理着实要不得。要做艺拍,要么艺拍知识丰富,要么就是真正喜欢收藏。“珍、精、稀”为艺术品推荐的首要标准,通过提高征集拍品的档次和市场定位,希望将江西千年的文化艺术积蕴介绍给世人。(记者 黄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