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家汤显祖的另一面:大明官场里的“硬骨头”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曾在自己的不朽杰作《牡丹亭》卷首写下一段题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非情之至也。”寥寥数笔,堪称礼教时代里对爱情最真切大胆的注解。凭借一部《牡丹亭》,汤显祖奠定了自己在文坛的地位,后人甚至将他与西方顶尖的戏剧大师比肩,称其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把自己的名声看做处女的贞操
和《牡丹亭》才子佳人的爱情喜剧相比,汤显祖的人生无疑是一场悲剧。他字义仍,号海若,祖籍江西临川,后迁居汤家山(今江西省抚州市)。
汤显祖生在书香门第,祖上4代均享有文名:曾祖汤瑄,嗜藏书、好作文;祖父汤懋昭,字日新,博览群书,精黄老学说,善诗文,被学者推为“词坛名将”;父亲汤尚贤是个知识渊博的儒士,为明嘉靖年间著名学者、藏书家,重视家族教育,为弘扬儒学,还在临川城唐公庙创建了“汤氏家塾”,并聘请江西理学大师罗汝芳为塾师,教授宗族子弟。
生于1550年的汤显祖,天生聪颖,卓尔不群。史书记载他“体玉立,眉目朗秀”,见者都啧啧称赞。据说5岁时就能对对子,乡邻皆去检验,连出数对,没有不应声对上的。13岁时,督学赏其才华,将他补为生员,结果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年才弱冠,就已经饱读五经、诸史,精通乐府、五七言诗;此外,旁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可谓“全才”。 26岁时,汤显祖的第一部诗集《红泉逸草》问世,次年又刊印诗集《雍藻》,一时间声名鹊起,海内人士都以与他结交为幸事。
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少年才俊,却在科举一途中遭受了沉重的打击。1577年、1580年,汤显祖两次参加科举,均落榜。他的名落孙山,实际上是当朝宰相张居正暗中操纵的结果。
当时,张居正的儿子正好也参加会试,取中进士早已是内定,但同时,张居正希望找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作陪衬,也好掩人耳目。四处打听之下,得知最有名望的考生是汤显祖和沈懋学,于是曲意笼络,声言只要肯同他合作,就担保他们高中。
沈懋学屈从于张居正的淫威,果然如愿以偿地与宰相公子一同榜上有名;正直的汤显祖却洁身自好,先后两次拒绝招揽,并讽刺地说:“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他把自己的名声看得比处女的贞洁还要重要,在名利面前,宁愿斩断浮华也要洁身自好。不识时务的结果是异常残酷的,在科举之路上,汤显祖连年不得志,直到1583年,张居正死后第二年,才以极低的名次考中进士。
批评的矛头直指皇上
满以为人生从此扬帆起航,结果,权臣张四维、申时行相继当了宰相,以翰林的职位许诺汤显祖,想拉拢他入幕效力。汤显祖依然拒绝,他说:“余方木强,故无柔曼之骨”,意思是自己全身都是硬骨头,不会妥协。
把当权者都得罪光了,汤显祖的仕途理所应当地充满挫折。他先是在北京当了个芝麻小官,第二年又被打发到南京,任太常寺博士,后迁任南京礼部主事,一待7年。自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以来,南京一直是明朝的留都。虽各部衙门俱全,实际上毫无权力,形同虚设,太常寺和礼部尤为其中的闲职。在南京期间,虽有北京的官僚慕名请他回去任职,但最终并未成行。
所幸的是,南京虽然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地位,依然是文人荟萃之地,诗文家、戏曲家、艺术家往往汇聚于此,谈文论艺。汤显祖在此,一面以诗文、词曲同一些人切磋唱和,一面研究学问,虽至夜半,仍在读书。家人因此笑话他:“老博士何以书为?”汤显祖答曰:“吾读书不问博士非博士。”
汤显祖的铮铮傲骨、凛凛丹心,贯穿了他的整个为官生涯。《明诗纪事》中记载了他的一首诗,诗中写道:“哀刘泣玉太淋漓,棋后何须更说棋。闻道辽阳生窜日,无人敢作送行诗。”这是他前去南京赴任的途中所写的。当时,汤显祖路过河北东光县,看到驿站的墙壁上题着不少纪念御史刘台的诗。刘台曾经上疏弹劾张居正专横,被抓捕下狱,流放广西,半路在东光县的驿站抱病身亡。张居正死后,人们路过东光,纷纷在驿站墙壁上题诗表示哀悼。汤显祖在诗中所讽刺的,正是这些表示哀悼的人:刘台生前被放逐的时候,你们别说为他送行了,有几个人敢写送行诗?
对于当朝天子,汤显祖也丝毫不露怯懦之情。他在南京任职期间,有一次,皇帝认为言官有欺瞒之罪,下令停俸1年。汤显祖即刻上书,称言官并不全是不顾君臣大义之辈,只是朝中权臣窃用帝王之威,培植党羽,忠直之人不获重用,这才是导致言官不敢直言上谏的根本原因。皇上既然追究言官蒙蔽之罪,为何不追究把持朝政的辅臣之罪呢!敢将批评矛头直指皇上,足见汤显祖之为人。
1591年,被视为“不祥之兆”的彗星出现,那年,也是汤显祖的不祥之年。他目睹太湖遭灾,沿岸赤地千里,“白骨蔽江下”。朝廷发了数十万两赈灾银两,派来特使杨文举宣抚灾民。杨文举却借机侵吞灾款,收受贿赂,出卖官职。最气人的是,当朝宰相申时行居然对其加官晋爵,而将一些忠于职守、勇于揭发的御史贬谪。汤显祖胸中郁积的不满再也掩不住,他奋笔疾书,一气挥就了《论辅臣科臣疏》,疏中直指申时行等人的误国行径,要求彻查杨文举等一干贪官。
奏章犹如一颗重磅炸弹,震动了整个朝廷。被抨击的官员,有的赌气不来上朝,有的以辞职相要挟。皇上不分青红皂白,直斥汤显祖“假借国事,攻击元辅”,把他贬到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县做了个编外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