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翁莎翁塞翁逝世400周年 世界民众同祭三位大师
记者温凡/文
中国江西网讯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卒。”这本是古代爱情戏里最为感天动地的誓词。汤显祖、莎士比亚、塞万提斯三位素未谋面的世界级戏剧大师,竟然以这样一种交集,走完了人生的最后岁月,给世界留下一声叹息。这是巧合,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见证中英两国友谊的汤显祖与莎翁铜像 记者周文平/摄
年龄官职财富 三人各有所长
若是给三位文学戏剧大师排坐次,我们会发现各有所长:按年龄塞万提斯居长,论官职汤显祖为大,比财富莎士比亚最多。他们在不同的世界里演绎着各自的精彩,然后不约而同地在同一年向世界告别。
明穆宗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有两场分别发生在东西方的战事可圈可点:在东方,日本爆发了姊川之战,织田信长大败浅井、朝仓两家族,使日本持续百年的战国乱世步向终结。在西方,丹麦和瑞典为争夺波罗的海控制权长达七年的战争结束,双方缔结了《什切青和约》。
这一年,担任主教侍从的西班牙人塞万提斯离开教廷,参加了步兵团,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军旅生涯,不幸的是,他在次年的一场战役中左手被打残。在东方,被寄予光宗耀祖厚望的汤显祖开始踏入另一个战场,秋试以第八名中举,但幸运并没有持续,他在次年的春试中落第。而此时,三人中的小弟莎士比亚还在英国他老爸担任镇长的斯特拉福德小镇上撒野,过着儿时最后无拘无束的好日子,次年他进入当地一家文法学校读书。
这只是三位大师一生中众多交集的一个节点,置身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可以发现位于地球两端的他们,竟然有着许许多多的时空交汇。
万历十六年间(公元1588年),不愿结交权贵的汤显祖在官场上跌跌撞撞,正七品官职被改任从七品的南京詹事府主簿。即使如此,在塞万提斯眼里,中央大员的身份也值得羡慕。因为他虽然刚刚提任皇家军需官,但还得四处奔波,为西班牙无敌舰队和陆军采购军需品。而比他们小了十多岁的莎士比亚,在经历了几年马夫、杂役、演员、剧院股东等不同身份的磨砺之后,身为伦敦“漂族”的他开始独立创作剧本。颇具戏剧性的是,正是这一年,英国皇家海军大败塞万提斯供职的西班牙无敌舰队,这一喜讯对莎士比亚影响非常大,以至于之后几年创作的作品都充满明朗和乐观的风格。
由此可知,在汤显祖和塞万提斯还只是把写戏当成业余爱好之时,莎士比亚已经开始以戏剧养家糊口了。或许,这也是最终他创作的戏剧作品数量最多、流传最广的原因吧。
十年后的1598年,功成名就、家境富裕的莎士比亚回到故乡添置房产,受到当地一位很有名望的勋爵推崇,进入贵族的文化沙龙,从此打开了一个观察和了解上流社会的窗口。巧合的是,汤显祖也在这一年辞去遂昌县令官职回到家乡临川,用多年为官的积蓄修建宽敞的住所玉茗堂。只有最苦逼的老哥塞万提斯,他没有办法回到故乡,更没有钱修建购置房产。刚刚结束人生第二次牢狱之灾的塞万提斯,还在流离失所,鸣冤喊屈。
相同时间轴点 共创戏剧辉煌
如果说分别地处欧亚大陆三位文学戏剧大师的人生际遇冥冥中有些不可思议的巧合。那么,他们的戏剧文学创作及成就竟然也隐含着某个相同时间点的关联,着实令人赞叹。
1585年,38岁的塞万提斯完成了第一部小说《加拉特亚第一部》,同年还出版了《阿尔及尔生涯》、《努曼西亚》两部作品。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时年38岁的汤显祖将他的未成稿作品《紫箫记》改编为《紫钗记》。14年后的1601年,在英国的莎士比亚完成了传世代表作《哈姆雷特》,时年也是38岁。
这并不是他们创作生涯唯一的不约而同,穿越时空隧道,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时候,从未谋面的他们,其实都在用作品互相致意。
1598年,英国大学士F·米尔斯在其《智慧的宝库》中,称赞莎士比亚的喜剧、悲剧都“无与伦比”之际,东方的汤显祖则在家乡给他的旷世之作《牡丹亭》写题记。这部作品的问世,宣告了一代戏剧大师的诞生。这一年,刚刚走出监狱的塞万提斯创作了一批诗歌、十四行诗和歌谣,其中有些作品运用到了日后他的戏剧作品中。
1605年,高产的莎士比亚连续推出另外两部惊世作品《李尔王》和《麦克白》。塞万提斯出版了那本奠定其世界级文学大师地位的作品《堂·吉诃德》(上卷)。此时,汤显祖则正忙着将自己的几部重要作品结集成册,次年,《玉茗堂文集》在南京出版。
三位大师在生前没有过任何的交流和联系,甚至未必知道对方的存在。但是,在几乎相同的时间轴,他们各自创作出一批影响世界的作品,共同铸就了人类文学戏剧史上的辉煌。
不仅是作品创作的时间轴,三位大师作品中所蕴含的时代意义和表现手法都有着极大的共性。
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曾经为《新政治家》撰写过一篇专栏文章,比较了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之间的异同。在文章里,拉什迪这样写道:“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几乎没有可能打过照面,但你越是仔细阅读他们留下的作品,你就能听到越多的呼应回响。对我来说也是最宝贵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宣告一部文学作品无需仅止于喜剧的、悲剧的、浪漫的,或政治的。这两人对底层生活和崇高理念都同样着迷并且擅长,他们笔下一系列的恶棍、小偷、酒鬼可以在同一家小酒馆里适得其所。”
已经辞世的我国戏曲研究家赵景深在《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一文中指出两人作品的相似之处:创作内容都善于取材他人著作;不守戏剧创作的清规戒律;剧作最能哀怨动人。
汤莎戏剧公演 燃爆观众热情
当我们把目光回溯到1599年,我们会惊奇地发现,那一年西方的伦敦和东方的南昌,都在为当地演出的一部戏剧作品满城倾倒。而这两位戏剧家的名声和作品,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各阶层民众的狂热追随。
时年,莎翁的喜剧作品《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在伦敦寰球剧场演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把整个舞台都震得晃动起来;在千古名楼滕王阁,汤翁的《牡丹亭》公演,盛况空前,一时间“京华满城说《惊梦》”。
也许,提及戏剧作品,我们就会想到阳春白雪和达官贵人。其实,影响最为深远,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家和作品,却往往是最贴近生活、最贴近群众的作品。
通过戏剧成就获得世袭贵族称号的莎士比亚,其作品最受欢迎的不仅是贵族,更多的是普通百姓,许多作品内容甚至充满了市井气息;历经人生坎坷的塞万提斯,其创作的堂·吉诃德形象,正是对普通民众生活和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汤显祖则更加鲜明,虽然官至南京主事,还主政过一方水土,但其创作灵感、作品所反映的人物和故事,无不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
最大众的,就是最艺术的。
平生素未谋面 辞世在同一年
英儒略历1616年4月23日(较公元纪年晚11天),52岁生日当天,莎翁因病辞世,给世界留下一个遗憾。由于他的贵族身份,得以安葬在英国圣三一教堂。8天前,莎翁给世人留了一个谜团,他修改了那份著名的“莎士比亚遗嘱”,长女一家获得了大部分财富,二女婿没有得到一分英镑,给妻子只留了一张“次好”的床(并不是最好的那张)。
公元1616年4月23日,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在病痛中辞别人世,享年69岁。他被草草安葬于附近一家修道院的墓地,没有立墓碑。令人尊敬的是,贫寒的身世并没有影响其对生活的乐观,去世前5天,塞翁为自己的小说写了《向莱穆斯伯爵致辞》章节。两百年后,西班牙为他建立了一座纪念碑,并在马德里广场上立了一尊堂吉诃德和侍从桑丘的雕像。
三个月后的7月28日,在地球的东方,病重的汤显祖突然精神大好,他让家人拿来纸笔,写下一首《忽忽吟》:“望七孤哀子,不如死。含笑侍堂房,班衰拂蝼蚁。”这是他留在世间最后的绝唱。次日,汤翁在临川玉茗堂逝世,享年67岁。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卒”,这本是古代爱情戏里最为感天动地的誓词。三位素未谋面的世界级戏剧大师,竟然以这样一种交集,走完了人生的最后岁月,给世界留下一声叹息。
四百周年纪念 世界民众同祭
400年后,大师们的故乡相互缔结交好城市,世界各地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着纪念之情。而他们的作品,经常穿越时空,在同一个舞台上演出,向世人呈现一幕幕永不褪色的经典。
4月22日,莎士比亚的家乡、英格兰中部城市斯特拉福德区举行了一场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研讨会。该项活动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江西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莎士比亚基金会等单位共同主办。会上,汤翁出生地抚州市与莎翁出生地斯特拉福区签订了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协议。抚州市政府向莎士比亚出生地基金会赠送了一尊铜像,铜像画面是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一人执毛笔一人执鹅毛笔,相互对视,仿佛在做着无声的交流。塑像将放置在莎士比亚故居,还有一尊同样的塑像安放在抚州市汤显祖纪念馆。两位戏剧大师在辞世400年后,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实现了历史性的“面对面”。
4月23日,塞万提斯的家乡、西班牙马德里阿尔卡拉市,抚州市文化交流考察团一行正在参加该市举行的纪念塞万提斯逝世400周年系列活动。双方相互交换了文化礼品,确定今后要加强两市的文化交流,并与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同台参加了西班牙政府举行的“塞万提斯文学奖”颁奖会。
2016年是三位大师逝世400周年的纪念日,纵观各国对大师的纪念活动,我们可以发现,英国政府和民众对莎翁及其作品的追捧程度最甚,已经成功把莎士比亚打造成了英国的“软实力”。
英国国家社会研究中心做的调查表明,“莎士比亚”被认为是“英国特性”之一,并位于榜首。该国历史学家蒙·沙玛勋爵提出“莎士比亚创造了英格兰”。英国文化委员会在相关的调查中用一段这样的文字进行描述:莎士比亚是英国最成功的文化出口产品之一,对英国经济的贡献巨大。很多人因为莎士比亚,才对英国产生好感,继而选择来英国旅行。
在西班牙,除了由国王和王后参加的官方纪念活动,民众采取另一种有意思的仪式来纪念塞万提斯逝世400周年。4月22日,马德里街头,成千上万市民自发参加了一次“模仿送葬”活动。民众们手执传统的火把,推着二轮车做成的棺椁小车,从四面八方聚到马德里广场,为400年前因贫苦而孤寂去世的大师“补办”一场隆重而深情的送葬仪式。
作品穿越时空 文化交融传播
早在今年初,江西省人民政府就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宣布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纪念活动将由三大系列活动组成,分别为在海外的系列活动、在北京的系列活动和在汤显祖故里抚州的系列活动。无论是官方或者民间,所有的纪念活动都是一种对大师的缅怀方式,他们的作品才是留给世人永远的财富,并早已实现无界限的跨国交流。
王曙萍,抚州市艺术创作研究所所长,抚州采茶戏《牡丹亭》中柳梦梅的扮演者。几个月前,她完成了一个重要任务:随抚州市代表团飞赴大洋彼岸参加莎士比亚40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和同事们在斯特拉福德小镇的街头、莎士比亚故居花园、利兹大学剧场等多地演出《牡丹亭》中的经典曲目。王曙萍认为,这次演出和以往相比意义非同一般,因为这是在莎翁的家乡,身为汤显祖作品的推介者之一,演出能够得到当地观众的认可,感觉非常荣幸和自豪。
可以想象,正是许许多多像王曙萍这样的文化使者,他们来自不同国度、有着不同肤色,在世界各地倾力演绎大师们的作品,并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实现文化交融和传播,致力延续和传承大师们留下的永不褪色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