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河长制”为核心 江西要全面保河湖健康

06.08.2015  13:35

  本报讯 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是我省一项重大发展战略。8月5日,记者从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办了解到,我省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上初显成效,所有设区市已开展PM2.5实时监测,并完成117个脱硫脱硝和除尘改造项目,明确将淘汰3.4万辆黄标车。下一步,我省还将尽快选择重要河流,建立以“河长制”为核心的河湖管理制度。

  据介绍,近年来,我省狠抓生态红线、水资源红线和耕地红线。目前已制定《江西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划》、《江西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试行)》和《江西省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2015年)的通知》,并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分解到各设区市。

  在垃圾治理上,我省重点支持48个县城污水处理厂和25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全省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在空气污染治理上,已启动实施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升级改造,全省列入珠三角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的66家企业158个脱硫、脱硝、除尘改造项目,截至今年6月底,已完成117个项目,开工22个。

  据统计,我省私家轿车保有量已突破139万辆。为有效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全省所有设区市都开展了PM2.5等6项指标实时监测工作,并委托机动车环检机构103家,基本覆盖到县级。此外,我省还明确了今年淘汰2005年前注册的营运黄标车34429辆的任务,并分解至各设区市。

  “未来我们将继续围绕‘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江西样板’的目标,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的开展。”省生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全省将着力推进包括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工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蓝天行动计划等在内的“十二大”行动。抓紧推进试点示范工作,以启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市)建设为突破口,形成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的亮点,并重点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城市矿产、水生态文明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工程等一批示范试点。

  最后,在制度创新上,我省一方面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生态文明考核评价体系构建,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领导干部述职和考核评价内容,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的考核权重。另一方面加快开展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力争10月份出台实施办法,并尽快选择重要河流建立以“河长制”为核心的河湖管理制度,全面铺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