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缘何止步“四连跌”

16.12.2015  11:22
原标题:油价缘何止步“四连跌

在外界普遍预测汽、柴油价格将迎来“四连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15日称,根据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有关规定,暂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这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分析人士称,此次宣布暂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主要由于近期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低,触发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中的有关规定。这是国家为维持国内正常的原油勘探生产,从长期能源安全出发而采取的措施。

为什么暂缓调价?

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是2008年底出台、2013年修订的。在对外公布的油价有关管理办法中,为成品油价格上涨设定了“天花板”价格——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

此前已有业内人士表示,从维护国内石油产业整体稳定运行的角度来说,国家也应对成品油价格调整设定“地板价”,也就是说,当国际原油价格低于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不降或少降。

现在我国的原油价格由企业参照国际市场价格自主制定,已与国际市场接轨。而汽、柴油价格则根据一揽子原油平均价格变化率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也就是说,在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时候,上游原油勘探生产行业的利润会减少甚至亏损,而炼油及油品销售行业则成本降低收益有所提升。反之,当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时候,原油勘探生产的利润会增加,而炼油及销售行业的压力会相应增加。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董秀成说,在原油价格过低时,通过维持成品油价格稳定,有利于上下游一体化石油企业维持原油正常勘探开发,维持整个行业稳定运行。

发展改革委在发布暂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消息时称,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环保形势日益严峻,一些地区以臭氧、灰霾污染为特征的复合型污染日益突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充分发挥成品油价格杠杆作用,是促进资源节约、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

发展改革委还表示,低油价时,保持国内成品油价格基本稳定,有利于抑制石油消费的过快增长和能源结构调整。

低油价时代是否应大量进口石油?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美国页岩油气开发取得突破,国际市场石油供大于求,油价持续下行,近期更是快速下跌。12月14日,全球基准布伦特原油价格盘中跌至每桶36.33美元,为7年最低;美国市场基准西德克萨斯中质油盘中跌至每桶34.53美元,为2009年2月以来最低。

国际原油价格目前已低于国内不少油田的开采成本,主要石油企业已有一定幅度的减产。”董秀成说,但国际油价有其波动周期。高油价时期大量资金投入勘探开发,造成近两年全球性产能过剩,油价暴跌,全球石油行业一片萧条。随之而来的是勘探开发投入减少,产能建设滞后,一旦经济进入上升周期,供需格局逆转,国际油价将再度回升。

全球石油行业已经进入“寒冬”。根据国际能源咨询公司的统计,自去年6月油价开始大幅下跌以来,全球石油天然气及相关行业公司裁员总人数已超过25万人。若加上此前半年裁掉的人,全球油气行业最近两年裁员已超过30万人。

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如果国际原油价格再度上涨,中国无疑将受到巨大冲击。

也有舆论质疑,既然国际油价这么低,为何不干脆多从国际市场上进口石油,减少国内资源的开采?

对此,董秀成解释说,从技术上看,正常生产的油井一旦人为关闭,不仅已投入的大量设备和资金将废弃,而且会破坏地下的资源储存系统。从能源安全的角度来说,为防止石油对外依存度过快上升,我国也需保持必要的油气勘探开发投入,维持油气行业正常生产运行。

事实上,尽管经济增速在放缓,近两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仍在增长。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14年我国进口原油近3.1亿吨,比上年多进口2600多万吨;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口原油已突破3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400多万吨。

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怎么完善?

发展改革委表示,国家将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抓紧完善新形势下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并向社会征求意见。

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去年以来,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石油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国际市场油价也出现新的变化。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将统筹考虑形势变化影响,重点完善国际油价畸高畸低时的应对机制,防止油价剧烈波动对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带来不利影响;同时成品油价格机制继续向市场化方向推进。

成品油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取决于油气体制改革的推进。记者了解到,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油气体制改革方案,预计将会有实质性进展。

这一轮国际油价下跌可能尚未见底。”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所副所长陈蕊说,从目前看,生产成本、产油国预算等传统底部都已击穿。“当市场参与者开始抄底时,或许真正的底部才会形成。”(记者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