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慢性病致死超8成呼唤“治未病”

02.07.2014  11:44

  中国目前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和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慢性病导致死亡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85%,根据珠海市死因监测统计数据,2013年慢性病导致死亡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高达86.98%。(《珠海特区报》2014年7月1日)

  慢性病致死超8成,真是不统计不知道,一统计吓一跳,这缘于慢性病防控领域资源配置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慢性病防控的管理人才及基层人才严重短缺,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防控工作机制尚未健全,最关键的是,公众对慢性病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居民习惯、生活方式与生态环境亟待改善。

  口味超重,不爱运动,“坐功”了得……这些都是慢性病的罪魁祸首,那么,如何减少慢性病的发病率?“治未病”需要提上议事日程。

  所谓“治未病”,顾名思义是“治疗未来可能产生的疾病”,也就是疾病预防。从古至今,中医历来提倡的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黄帝内经》中就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说,高明的人,不是等到病已经形成了,可以确诊了,才去治疗,而是病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要采取措施。不是等到动乱或者战乱已经发生了才去采取治理或者镇压手段,而是在动乱或者战乱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要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权威调查显示,75%的人群均处于亚健康状态,公务员、老师、白领等,都是亚健康多发人群。形成亚健康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及时“治未病”而成。

  曾几何时,我们过分地强调了“治病救人”的重要性,片面认为多建设医院才是社会医疗福利的保障,把预防医学忽略了,用全力抢救病入膏肓的病人代替了医疗上的防微杜渐意识,结果是“亡羊”也未“补牢”,得不偿失。大量的医疗资源无端地浪费在救助生命的末端,形成了事实上的伪医疗关怀弊端,岂不知“预防救人”比“治病救人”更具医疗科学内涵,更符合医疗伦理,更符合呵护生命的要义。

  如今,越来越多的社区卫生中心和医院吃上了“皇粮”,这为"治未病"奠定了医疗资金保障的基础,从预防疾病到健康教育,从建立居民的健康档案再到心理咨询,从健康知识普及再到慢性病的康复等等,社区医院的医生应该是名副其实的“全科医生”。强调社区医院对老百姓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预防,让一名全科医师、一名防保医师、一名护士组成一个团队,划片深入到居民家庭,成为“健康管理师”。

  要让未来的“治未病”发挥更大的作用,开展全民健康普查十分重要。北京市通过目前已遍布全市街乡的数千家社区卫生机构,对全市所有户籍居民和在京生活半年以上的常住居民,开展全民健康状况普查,并建立了健康档案。全民健康状况普查覆盖范围越普遍,建立健康档案的样本越大,“治未病”的区域触角越广泛,就越能够起到“治未病”的改善疾病预防工作现状的作用。

  英国的医生对每户人家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加上由政府组织的各种体检,随时可以把许多疾病消灭于萌芽当中,使真正去大医院看大病的人减少了许多,也就相当于中国现在正在开展的中医“治未病”网络,这种预防医疗体制提高了全英国整体医疗的实际效率。这对中国的疾病预防也是一种参考和启迪。

  世界名人巴菲特说:“投资在自己身上是回报最高的事”,投资在自己身上的就是健康二字,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身外之物,只有身体健康才是身内之物,没有钱不行,但是钱多了也坏健康大事,饮食和生活方式太舒坦,亚健康就找上门来了,一位医生就感叹地说,我原来以为治病救人很伟大,后来我才发现治未病才真正伟大,你能治完所有的病吗?但预防疾病把疾病消灭在萌芽之中才能救得了天下所有的人,所以我把精力大部分都投入到关于亚健康这个课题上来。

  《黄帝内经》还说:“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上工就是高明的医生,是在疾病萌芽状态的时候就要采取治疗措施,而下工,就是比较差的医生,是在疾病已经形成、生命已经衰败的时候,才去采取治疗手段,这也是小病早治的意思;朱震享在《格致余论》中也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

  中国在医学领域的科研应该注重预防、注重改善医疗环境因素,这样投入少而见效明显,13亿人的健康,不可能光靠看病吃药解决,加强预防和保护环境是根本。多年来,医疗改革总是在治标不治本的怪像下踯躅不前,虽然医院越来越多,医疗科技越来越发达,医疗设施和环境越来越好,不仅政府不满意,老百姓也不满意,医改大有越改革越乱的倾向,从重视治病到重视预防,健康找到了成本方向,医改找到了技术的症结。

  “治未病”,向百姓提供特色突出、管理规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医疗改革的最终出路在于“预防疾病”,而不是“治病救人”,与其把巨额的医疗资金放在重病大病的抢救上甚至临终关怀上,还不如将巨大的医疗资源和资金前移到“预防为主”的科学医疗上,让弱病小病者得到预防医学的提前关爱。预防重于抢救,在我们的医疗改革进入迷途的今天,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不再感受医疗改革和疾病的双重疼痛,我们应该迫切意识到“预防为主”的重要性,别等到了病入膏肓,我们才想起“预防为主”的好处来。